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中国社会整合
被引量:
2
To structur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the society combining of Ch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整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纳入视阈,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做出了新的指导性设计,实际上成为了我国新时期的社会整合战略;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标识的社会整合战略的提出,是我国转型时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作者
刘功润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社科部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87,共3页
Socialism Studies
关键词
社会分化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整合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63
同被引文献
4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3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Z].,2004,9.1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变迁[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共引文献
463
1
张永波,谭诚.
西欧社会民主党组织体系演变的当代价值启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0-73.
2
李乐为.
健全的公民社会:现代国家建构的社会基础[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1):38-42.
3
姚文华.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重塑大学生思想道德信仰[J]
.求实,2006(z3):232-233.
被引量:2
4
赵志昌,倪合良.
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官兵创新人格上的作用[J]
.求实,2006(z4):221-223.
5
李晓伟.
试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理论渊源[J]
.求实,2005(z1):152-153.
被引量:2
6
王继宣.
政治文明思想提出的启示[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z1):18-21.
7
张东梅.
社会主义对外开放论比较研究[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17(4):9-11.
8
唐勤.
依法执政的时代意义与执政党的法制化建设[J]
.理论月刊,2009(5):96-99.
9
罗伟.
休闲与劳动——价值观的冲突与整合[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21-25.
10
魏彩霞.
度义因民:谋略的适用法则——兼论儒家“义利之辩”的现代转化[J]
.社科纵横,2008,23(1):109-11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7
1
宋德剑.
国家控制与地方社会的整合:闽粤赣客家地区民间信仰研究的视野[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3):100-104.
被引量:12
2
刘红凛,李卫华.
论社会整合机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6):107-110.
被引量:6
3
黄玉捷.
社区整合: 社会整合的重要方面[J]
.河南社会科学,1997,5(4):71-74.
被引量:35
4
崔建明.
杜尔凯姆的道德社会整合论[J]
.学术月刊,1996,28(5):38-44.
被引量:14
5
鲍勃.休伯,张大川.
社会整合理念:一份政策研究议程[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4,21(3):71-77.
被引量:10
6
吴志军.
1976~1982年:新的宏观历史叙述——以社会整合为视角[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1):131-136.
被引量:5
7
朱力.
我国社会整合机制的转换——兼论“和谐社会”的理念[J]
.学海,2005(1):42-47.
被引量:43
8
刘鹏.
改革开放与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J]
.理论与改革,2005(1):34-37.
被引量:13
9
孔令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不断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J]
.南京社会科学,2005(3):8-12.
被引量:12
10
任慧颖.
公民社区——一种重要的社会整合机制[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46-4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刘惠.
近年来国内学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研究述评[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34(4):82-88.
2
陶建钟.
国家与社会二元逻辑下的社会整合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14(4):79-8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泽金,罗晓俊.
国内社会整合研究的学术呈现——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6(6):104-114.
被引量:3
2
马光选.
“治理性失能群体”:公共卫生危机治理的一个解释框架[J]
.党政研究,2022(1):119-128.
被引量:1
3
宁超,吴茜.
中国式“社会整合”:危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逻辑[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2(5):61-71.
被引量:1
1
陈琼珍.
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共享发展理念[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4):7-10.
2
杨传生.
打造“人事铁军”构建“人才之家”[J]
.中国人才,2009(9):45-46.
3
周锦尉.
执政能力与治国理政水平[J]
.党政论坛,2004(11):9-11.
4
杨庭荣.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5,6(2):51-52.
5
周乐平.
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5(2):36-37.
被引量:1
6
李启明(执笔),余芳东(执笔),石婷(执笔),孙振(执笔).
我国和人均GDP为3000美元左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对比[J]
.中国发展报告,2004(1):247-252.
7
江渝,刘超.
新常态下治理“三不为”之道[J]
.中国领导科学,2016(11):74-76.
8
郝桂萍.
缩小城乡差距 构建和谐社会[J]
.中国统计,2008,23(5):36-37.
被引量:1
9
赵金洪,郭训武.
加强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法治[J]
.群文天地,2012(A12):245-246.
10
杨祖仁.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推进“四个梅州”发展战略[J]
.中国西部科技,2003,2(6):86-87.
社会主义研究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