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减灾》
2005年第5期5-5,共1页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同被引文献11
-
1唐敏康,冀琳彦,王洪昌,吕苑苑.关于灾害应急机制的思考[J].城市与减灾,2005(3):22-24. 被引量:12
-
2沈荣芳,张显东.城市防灾救灾组织机构设置的研究[J].灾害学,1995,10(1):1-4. 被引量:19
-
3武洪涛,张震宇,邬恺夫,马兰,常宗广.河南省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信息系统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6):125-128. 被引量:6
-
4佘廉,马颖,王超.我国政府重大突发事件预警管理的现状和完善研究[J].管理评论,2005,17(11):35-40. 被引量:23
-
5王超.区域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165-170. 被引量:6
-
6朱华桂,曾向东.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以江苏为例[J].江苏社会科学,2007(3):231-236. 被引量:19
-
7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S].2003.
-
8艾利丝·克莱波特里,托尔·洪德鲁,托尼·李,盖伊·切斯特."绿色环球21"国际生态旅游标准[S].2002.
-
9王昂生.印度洋海啸呼唤建立全球特大灾害预警应急体系[J].前线,2005(3):25-27. 被引量:4
-
10吕展勤,张正国.关于风景名胜区旅游安全宣传的思考[J].旅游论坛,1999,18(S1):7-8.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4
-
1陈金华,秦耀辰,何巧华.自然灾害对海岛旅游安全的影响研究——以平潭岛为例[J].未来与发展,2007,28(8):62-65. 被引量:21
-
2何巧华.资源型岛屿旅游安全管理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30(9):75-80. 被引量:10
-
3李芳,张爱国.山岳型旅游灾害研究——以泰山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109-112. 被引量:7
-
4田敏.大地震后旅游危机应对的思考——基于政府层面的探讨[J].特区经济,2008(11):154-155. 被引量:1
-
5田敏.论旅游危机营销战略体系的构建——基于政府层面的探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1):125-126. 被引量:7
-
6张达.我国旅游灾害的研究进展[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11(2):121-127. 被引量:5
-
7李培军.旅游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探析[J].科技信息,2009(20). 被引量:1
-
8黄华,阚如良,胡春梅,冯耕耘.浅谈湖北省旅游业对自然灾害的应对[J].三峡论坛,2011(3):58-60. 被引量:1
-
9刘亚玲.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下中国旅游业发展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7):41-43. 被引量:3
-
10贾敏.我国自然灾害灾前预警体系现状分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3(4):16-17. 被引量:1
-
1环保部:重点推进PM2.5污染防治[J].紫光阁,2013(5):6-6.
-
2姜永育.江水失踪之谜[J].我们爱科学,2015,0(7):22-25.
-
3朱锡松,李洪舟,陈涛.四川省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警机制研究与评价[J].中国防汛抗旱,2014,24(S1):70-72. 被引量:4
-
4童潜明.“镉米”:湘江重金属污染的标本[J].国土资源导刊,2011(5):58-59. 被引量:5
-
5高敏.21世纪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0(1):24-26. 被引量:1
-
6杨斌.省辖市辐射事故应急预警机制之我见[J].环境与发展,2011,23(7):114-115.
-
7我国近七成城市受到灾害威胁[J].城市地质,2010,5(4):39-39.
-
8迟晓德,杨帆.饮用水源地污染物监控与应急预警机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10):143-146.
-
9本刊编辑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卢耀如院士主持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研究项目启动[J].地球学报,2011,32(1):94-94.
-
10鲍剑波.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关凤峻司长到五峰调研[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9,23(3):323-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