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培植蚕桑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蚕桑产业化发展步伐
被引量:2
出处
《蚕桑通报》
2005年第2期42-44,共3页
Bulletin of Sericulture
同被引文献31
-
1陈远忠,林石清.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促进茧丝产业化发展[J].广东蚕业,2005(1):7-8. 被引量:2
-
2朱方容.关于蚕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点思考[J].广西农学报,2002,17(1):49-53. 被引量:3
-
3方好金,李春才,方广生.依托一个机制 成就一个产业[J].中国蚕业,2005,26(1):8-10. 被引量:1
-
4聂雪凤.建德市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J].蚕桑通报,2005,36(2):45-47. 被引量:1
-
5洪根法,张科良,斯玉英.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运行方式的探讨[J].中国蚕业,2005,26(2):65-66. 被引量:4
-
6杨代亮,吴红云.浅谈蚕桑专业合作社(协会)发展之路[J].蚕学通讯,2005,25(3):58-58. 被引量:1
-
7徐志卫,杨约生.培植专业合作组织 做强做大蚕桑产业[J].中国蚕业,2006,27(1):51-52. 被引量:1
-
8黄斌.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高效生态蚕业模式运作良好[J].蚕学通讯,2005,25(4):46-49. 被引量:3
-
9杨小芳.关于大力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议[J].四川蚕业,2006,34(1):37-37. 被引量:1
-
10唐华伦,毛业炀,时东莲.南部县先锋蚕业生产合作社调查报告[J].中国蚕业,2006,27(2):77-7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7
-
1陈义安,刘俊凤,刘斌彬,王晓芬.我国西部蚕桑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1):213-216. 被引量:3
-
2李勇,熊超,胡兴明,邓文,叶楚华.湖北省桑园套种模式及其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蚕业,2012,33(2):25-30. 被引量:6
-
3陈铭.六安市金安区蚕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5):320-320.
-
4陈义安,刘俊凤,张友洪,杜周和,刘彬斌,王晓芬,胡春梅,韩兵,陈昌明,胡祚忠.南充蚕业合作社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199-13203. 被引量:4
-
5陈义安,王晓芬,刘俊凤,刘彬斌,张友洪.刍议蚕业合作社的功能与业务拓展[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5):206-208. 被引量:1
-
6董林,顾海洋.蚕业专业合作社的功能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19):316-317. 被引量:1
-
7张风承,杨立军,徐延东,卓越.九龙山地区柞蚕产业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北方蚕业,2016,37(1):46-49.
-
1黄先智.蚕桑产业化问题及建议[J].丝绸,2004,41(4):6-7. 被引量:1
-
2徐新权,杨约生.创立“公司+农户”模式 推进蚕桑产业化[J].蚕桑通报,2000,31(3):58-59.
-
3胡以正.改革蚕桑运行机制 建立蚕桑产业化[J].四川蚕业,2000,28(1):41-42.
-
4俞尚志,张善池.蚕桑产业化的思考[J].中国供销合作经济,1998(2):20-20.
-
5李碧君.蚕桑产业化的载体建设[J].江苏蚕业,1997,19(3):29-30.
-
6毕来根.休宁县蚕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17-18. 被引量:1
-
7游佐成.对我区蚕桑产业化规模经营之浅谈[J].蚕学通讯,2000,20(4):52-53.
-
8王晓霞.陕西镇巴发展蚕桑产业化的主要作法[J].北方蚕业,1998,19(4):36-36.
-
9马秋宜,李开平.浅谈新形势下德庆县蚕桑产业化发展思路[J].广东蚕业,2004,38(4):9-12.
-
10李宝.强化措施 夯实基础 奋力推进蚕桑产业化建设步伐——旬阳县蚕桑产业建设的经验[J].北方蚕业,2004,25(2):4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