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31-132,共2页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二级参考文献8
-
1吴德贵.人才开发面临“入世”的挑战[J].中外企业文化(保险文化),2000(4):6-7. 被引量:7
-
2瞿华.我国加入WTO后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J].教育与经济,2000,(4).
-
3张建军,王笑荣,于洪池.试论人才流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J].大庆社会科学,1998(3):47-49. 被引量:3
-
4李同明.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及应对之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0(13):30-31. 被引量:30
-
5朱兴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评论,2000(3):9-11. 被引量:6
-
6驻纽约总领馆教育组.“入世”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0(19):41-42. 被引量:22
-
7周志凤,李华伦.创造性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J].电化教育研究,2000,21(3):10-12. 被引量:28
-
8瞿华.加入WTO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及教育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4(2):53-5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5
-
1贺旭云.浅谈新时期高校人才队伍的稳定与流动[J].科技信息,2008(10):149-149. 被引量:1
-
2卫倩平.农村中青年教师流动问题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7-59. 被引量:2
-
3张子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问题综述[J].新一代(理论版),2021(9):362-362.
-
4陈国忠,袁蓉,徐凌霄.WTO与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2):45-45. 被引量:8
-
5史敏,杨震.现代远程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4,24(2):55-5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23
-
1贺卫,缪叶刚,戴昌钧.知识员工的激励问题探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2(5):11-15. 被引量:16
-
2包玉红.普通地方高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教师流失动因及其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4):3-5. 被引量:5
-
3余明.现代高校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动因及对策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0(4):84-86. 被引量:18
-
4生云龙,刘婉华.高校人才流动过程中的非理性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2):35-38. 被引量:30
-
5周定,赵美兰.教师流动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6(1):38-43. 被引量:9
-
6庞海芍.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及激励机制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108-111. 被引量:38
-
7史若萌.高校教师的流动问题与对策思考[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0,13(S1):83-83. 被引量:1
-
8李立国.建立合理有序的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49-53. 被引量:24
-
9张岚.建立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机制[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6):49-51. 被引量:7
-
10郭书剑,王建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7,33(4):82-90. 被引量:79
二级引证文献12
-
1汤文菊,邵帅,孙文华,黄茜洋,周荧,王筠.高校“双一流”建设现状调查研究[J].内江科技,2021,42(5):98-100. 被引量:1
-
2鲁长风.高校教师非正常流动的治理:挑战、困境和举措[J].教育观察,2021,10(5):71-73. 被引量:1
-
3乔锦忠,陈秀凤.高层次学术人才流动是否影响学术生产?——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J].大学与学科,2021(3):91-107. 被引量:1
-
4李勇泉,陈曦.国内高校教师职业忠诚度研究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27(1):64-67. 被引量:9
-
5周喜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忠诚现状及相关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4):553-555. 被引量:5
-
6余辉.高职院校教师流动制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7(17):84-88. 被引量:1
-
7黎良中.新形势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J].网络财富,2010(14):48-49. 被引量:5
-
8周海锋,娄佳.“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动原因与机制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1):98-105. 被引量:10
-
9陈元媛.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状况与趋向--“双一流”背景下发展策略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21(3):19-22. 被引量:3
-
10金怀周,李子华.西部地区民族院校教师不良流动问题审视[J].林区教学,2022(10):38-43.
-
1郑伟涛.加强高校人才流动规范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7(5):11-13. 被引量:21
-
2王嫣然.我国高校人才流动问题研究[J].经济视野,2014(1).
-
3仰海峰.学习马克思《工资、价格和利润》[J].党建研究,2015,0(7):57-58.
-
4肖景.中国“举家流动”增加1800万老人加入流动大军[J].老同志之友(下半月),2016,0(12):14-14. 被引量:2
-
5丁宪浩.长三角地区两种人口流动模式比较分析——对江苏省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流动状况的解读[J].上海综合经济,2003(11):47-51.
-
6蔡慧峰.浅析高校人才流动的不和谐音符及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8):178-178.
-
7赵奇.金融发展水平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研究—基于统计数据的经验检验[J].商业时代,2013(9):20-23. 被引量:1
-
8李桂平,李明生.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模式与社会政策创新[J].求索,2004(9):41-42. 被引量:1
-
9晓亮.私营企业如何开拓海外市场[J].浙江经济,2000(9):14-15.
-
10郑勇.略论市场经济与高校人才流动[J].淮阴师专学报,1995,17(1):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