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何以蕴涵道德——对科学伦理本质的哲学思辨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2,共4页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参考文献6
-
1M·戈德史密斯 赵红洲译.科学的科学——技术时代的社会[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6.
-
3李桂花.科技发展中的伦理因素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0,(4).
-
4汉伯里·布朗 李醒民译.科学的智慧——它与文化与宗教的关联[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
5杨信礼.科学的道德义蕴与道德规约[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6. 被引量:4
-
6Joseph RDes Jar dins. Environmental Ethics. Belmont: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ss 1993.
二级参考文献3
-
1(英)培根(FrancisBacon)著,许宝骙.新工具[M]商务印书馆,1984.
-
2(英)培根(F.Bacon)著,何新.培根论人生[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
3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72.
共引文献73
-
1崔凡.论费耶阿本德的人本主义科学观[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1):64-67.
-
2黄健.科学自由的限度及人文阐释[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3):1-3. 被引量:3
-
3潘建红.论科技与道德协调发展的原则[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7):86-89. 被引量:5
-
4邓铁如,李四红,朱庆生.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6):84-86.
-
5汤耀平.国民科学素养与社会和谐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3):148-150. 被引量:8
-
6周卫红.网络观教育:内涵与途径[J].山东社会科学,2006(7):68-70. 被引量:6
-
7马佰莲,欧阳志远.责任自由:国家目标和研究自由的统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1):80-84. 被引量:4
-
8蒙云龙.用儒家文化“仁”、“礼”思想规范网民网络失范之必要性[J].前沿,2007(2):232-235.
-
9王勇华.论高师音乐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5):109-111. 被引量:4
-
10续润华.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3):2-7. 被引量:5
-
1项雪芹.当我又一次接到录取通知书时[J].中国天主教,1995,0(4):51-52.
-
2郭佳.后现代主义与第二次文艺复兴[J].艺术生活,2009(5):40-40.
-
3张效法.不知疲倦的母鹰——访浙江奉化市基协会长方瑶光牧师[J].天风,1996,0(11):42-43.
-
4司慧颖.先秦儒学视域中的人文关怀[J].红河学院学报,2013,11(5):86-89. 被引量:2
-
5耿亮.从古典走向中世纪的基督教[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1,17(3):73-81. 被引量:3
-
6许玲.科学技术与人的发展的历史辨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4(6):38-40. 被引量:4
-
7王东炜,陈雅丽.孟子思想与当代环境保护[J].大观周刊,2012(27):12-13.
-
8郝俊英.教育叙事凸显人性关怀[J].吉林教育,2008(17):12-12.
-
9邓雪萍.阿多诺美学思想研究——以“文化工业”为例[J].艺术科技,2014,27(3):271-271.
-
10冉劲松绘出人性的关怀[J].艺术市场,2013(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