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出处
《通信世界》
2005年第19期8-11,共4页
Communications World
参考文献6
-
1郎秀云.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主张与争论[J].理论前沿,2006(17):35-37. 被引量:11
-
2王厚俊,孙小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结合安徽省霍山县案例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6,27(7):27-30. 被引量:27
-
3袁宗建.“工业反哺农业”的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J].北方经济,2006(5):75-76. 被引量:4
-
4李富忠,陈凯.工业反哺农业的世界经验及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06,20(4):31-34. 被引量:8
-
5马晓河,蓝海涛,黄汉权.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我国的政策调整思路[J].管理世界,2005,21(7):55-63. 被引量:161
-
6温来成.城镇化税收政策与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税务研究,2005(4):9-12.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18
-
1胡海林.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与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04,25(6):61-62. 被引量:15
-
2冯海发.经济发展与反哺农业[J].学习与探索,1995(6):4-16. 被引量:28
-
3尤庆国,林万龙.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行机制分析与政策影响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9):4-9. 被引量:49
-
4冯海发.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及其我国的选择[J].经济问题,1996(4):38-42. 被引量:21
-
5[英]保罗·贝尔琴著.《全球视角中的城市经济》[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6[美]阿瑟·奥沙利文.《城市经济学》[M].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
7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建设经济系编.《城市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
8.《“十五”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EB/OL].人民网,2001年8月8日.
-
9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M].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44—51页.
-
10李溦.《农业剩余与工业化资本资本积累》[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239-241页.
共引文献218
-
1林玉妹.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实现机制[J].生产力研究,2007(19):16-18. 被引量:3
-
2赵际红.“以工补农”政策机制的理论与实践[J].经济问题,2008(4):52-55. 被引量:1
-
3王怡.西部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税收视角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241-242. 被引量:1
-
4莫明荣,陆耀邦,王辉武.广西横县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调查[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6):50-53. 被引量:8
-
5胡晏宁.论布哈林国民经济平衡发展观的当代价值[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4):47-48.
-
6何京蓉,李庆,李炯光.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现状与问题考察——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9(3):46-49.
-
7郭驰.城镇化进程中的财税对策[J].税务研究,2005(12):14-17. 被引量:16
-
8赖春兰,郑发生,杜锦川.现行县域金融架构下小额农贷风险补偿机制初探[J].金融与经济,2005(12):108-109. 被引量:1
-
9李晓阳,王钊.“以工补农”的内涵规范及政策建议[J].改革,2006(2):66-70. 被引量:15
-
10任保平,钞小静.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验及其对西部的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2):11-18.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