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22-124,共3页
Journal of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同被引文献37
-
1刁晏斌.文革修辞格三题——文革修辞研究之十[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59-62. 被引量:4
-
2金立鑫.“文革”语言的社会文化心理分析[J].书屋,2001(3):21-26. 被引量:17
-
3马越.红卫兵话语的文化表征──从一张发黄的红卫兵小报说起[J].中国青年研究,1996(6):26-28. 被引量:1
-
4孟国.“文化大革命”词语的更新和异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2(5):76-80. 被引量:2
-
5陈春艳.文化价值观念与言语奢化——兼谈“文革语言”产生的背景[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9(4):33-35. 被引量:4
-
6刘起林.文革时期知青小说的话语逻辑——兼论文革前后知青文学的精神渊源[J].湖南社会科学,2004(6):123-127. 被引量:2
-
7靳彪,赵秀明.“文革”十年间的中国翻译界[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7(1):4-6. 被引量:10
-
8金立鑫,阿宣.关于“文革语言”的反思[J].语文建设,2000(6):11-13. 被引量:2
-
9韦晶星.“文革”怪象的符号学解析[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03X):28-29. 被引量:4
-
10聂焱.论“文革语言”对言语交际基本原则的违背[J].固原师专学报,2005,26(5):40-43. 被引量:4
-
1河南大学出版社“新世纪经典译丛”[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2).
-
2诗人萧开愚自选集《此时此地》出版[J].诗潮,2008,0(2):34-34.
-
3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文艺风云书系”[J].文艺研究,2006(4).
-
4华锋.新现《华锺彦文集》未收的几首诗[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1(4):112-112.
-
5北大中文系科研近况[J].文学遗产,1961(345):1-1.
-
6一民.《说写的学问和情趣》[J].当代修辞学,1993(2):48-48.
-
7杨海明.评祝克懿博士力作《语言学视野中的“样板戏”》[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126-126.
-
8一丁.《语言学视野中的“样板戏”》出版[J].修辞学习,2005(3):80-80.
-
9刘涛.评张大明的《中国象征主义百年史》[J].文学评论,2008(2):209-211.
-
10和静钧.经济学家向女王道歉[J].幸福(下),2011(1):6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