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5年第6期73-73,共1页
Moder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1
-
1孙卫江.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S1):48-51. 被引量:1
-
2王丽敏.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8,0(14):33-33. 被引量:1
-
3朱钧.重视过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5(3):92-93. 被引量:3
-
4黄晓霞.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固原师专学报,2005,26(1):113-114. 被引量:2
-
5耿会栋.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教育,2005(18):36-37. 被引量:4
-
6甘国霞.小组合作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2(8):77-78. 被引量:1
-
7王树成,周月凤.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原则[J].辽宁教育,2007(6):24-24. 被引量:1
-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
9王景梅.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H}现代阅读,2012(05):48.
-
10谷晓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3):188-18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8
-
1张玉梅.浅谈政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9(4):29-29. 被引量:1
-
2丁卫卫,侍丽萍.合作学习法在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2):84-85.
-
3杜菊萍.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方法的探索[J].广东科技,2011,20(22):31-31. 被引量:1
-
4贾军喜.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3(1):24-24. 被引量:1
-
5毛靖淅.中学课程分阶段复习策略及效率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4):49-50.
-
6宋丽娜.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3(2):160-160.
-
7张小红.新课改下中学教学方法之探索[J].科教导刊,2010(6):57-57. 被引量:2
-
8李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0(6):246-24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刘瑛.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0(15):136-136. 被引量:1
-
2毛靖淅.中学课程分阶段复习策略及效率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4):49-50.
-
3韦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渗透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3(4):14-14.
-
4王东生.新课改下中学计算机有效教学方法探析[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3(7):7-7. 被引量:8
-
5刘兴来.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要注重“三法”[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5):47-47.
-
6江洁.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0(16):113-113. 被引量:1
-
7谭素桂,胡星星.浅谈中职政治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7,0(12):162-163.
-
1关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1(22):168-169. 被引量:2
-
2李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35):137-138. 被引量:4
-
3李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26(3):61-65. 被引量:1
-
4任文明,刘雪峰,李崇.高等农林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改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218-220.
-
5盛田艳.浅谈阅读的三大块[J].阅读与鉴赏(教研),2009(8):33-34.
-
6言惠林.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途径探微[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4(9):57-58.
-
7费雄伟,吴宏斌,阳同光.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亚太教育,2015,0(33):72-72.
-
8王淑桢.高职生职业理想教育和就业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职业技术,2013(12):112-112.
-
9蔡卓山,曹文侠,蒲小鹏,尹国丽.高等农业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草原与草坪,2015,35(6):98-101.
-
10项英杰.彰显内涵,算出趣味——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途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8):6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