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为科举制平反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提科举制,你就会想到考试,想到所谓“应试教育”。“科举制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就是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可见,如何评价科举,不是一个与现实的教育无关的问题。不能正确评价科举,我们的教育思想就很难端正。
作者
刘海峰
出处
《基础教育》
2005年第6期42-44,共3页
Journal of Schooling Studies
关键词
科举制
平反
“应试教育”
教育思想
评价
考试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1
1
乔雪峰.
论科举制对封建社会文化传播和阶级流动的影响[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0):59-60.
被引量:1
2
李鸿.
帕森斯现代化理论及其缺憾[J]
.社会科学战线,1998(5):89-94.
被引量:6
3
刘海峰.
科举制长期存在原因析论[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7(4):1-6.
被引量:36
4
刘海峰.
科举制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3):8-13.
被引量:4
5
刘海峰.
科举制——具有世界影响的考试制度[J]
.中国考试,2005(1):13-16.
被引量:6
6
杨朝仁.
科举取仕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观照[J]
.政治学研究,2001(3):49-58.
被引量:12
7
王伟强.
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浅说《孔乙己》和《白光》[J]
.理论界,2005(3):150-150.
被引量:1
8
张亚群.
百年之际话科举[J]
.复旦教育论坛,2005,3(2):13-16.
被引量:6
9
刘海峰.
重评科举制度——废科举百年反思[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5(2):5-12.
被引量:20
10
刘海峰.
终结盲目批判科举的时代[J]
.东南学术,2005(4):41-46.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7
1
刘达科.
金代科举对文学的影响[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50-55.
被引量:2
2
李卓,张暮辉.
科举制度与日本[J]
.古代文明,2007,1(4):49-55.
被引量:8
3
景亭,张慧卿.
古代科举选才与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创新[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4):99-102.
4
赵锋.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褒贬之辨析[J]
.神州民俗,2009(10):77-78.
5
刘亮.
百年科举评价:从盲目批判到理性平反——兼论科举评价思维的历史变迁[J]
.教育与考试,2013(1):48-52.
6
孙雪,彭勃.
论科举制的社会整合功能[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2):80-84.
被引量:1
7
王哲文.
在历史语境下探讨科举制度的公平性[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3):14-19.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严得秋.
《儒林外史》日译本科举词汇浅析[J]
.科举学论丛,2021(2):52-64.
2
秦梨丽.
试从中日两国科举制产生社会背景分析其命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1):271-273.
被引量:1
3
陈雪颂,黄国群.
终身雇佣制下的知识管理及其文化逻辑[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7):175-177.
被引量:2
4
陈伟.
古代日本与唐朝官人出身制度的比较[J]
.日本研究,2010(4):70-74.
被引量:1
5
崔晓.
从日本汉诗看古代日本贡举制度[J]
.世界历史,2012(1):89-98.
被引量:5
6
刘海珍.
从金代百年发展看经学文化的作用[J]
.晋中学院学报,2012,29(1):115-117.
7
沙志辉.
近年来金史研究综述[J]
.黑河学刊,2013(10):68-69.
被引量:1
8
张舰戈.
五代至宋初科举制度探析[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3):129-133.
被引量:1
9
王璞,石佳丽.
科举制与日本的福祚和祸患[J]
.教育与考试,2019(1):43-48.
10
王方.
日本平安时代大江氏家族的贡举参与探究[J]
.日本问题研究,2020,34(1):56-63.
被引量:1
1
宋秀国,舒华.
给学生“平反”[J]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2003(6):38-38.
2
刘海峰.
为科举制平反不等于否定废科举[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3):60-72.
被引量:10
3
杨江燕,王宇辉.
为应试教育“平反”[J]
.教师,2014(30):5-7.
4
宋秀国,舒桂英,舒华.
给学生“平反”[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6):44-44.
5
储朝晖.
逝世70周年,陶行知还在吗?[J]
.师资建设,2016,29(11):34-35.
6
陈一飞.
陈鹤琴呼吁为陶行知平反[J]
.重庆陶研文史,2011(3):161-162.
7
马昌飞.
我也曾经是差生[J]
.素质教育大参考,2012(7):62-62.
8
张栋,蒋丽辉,张丽萍.
一个典型惯性演示实验的探讨研究——为此实验“平反”[J]
.物理教师(高中版),2010,31(5):16-17.
被引量:2
9
朱小蔓.
《二人集》简介[J]
.重庆陶研文史,2014(2):9-11.
10
云彤文.
反对培养和工农划等号的普通劳动者就是要培养工人贵族——批判邓小平反对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罪行[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6,16(4):36-40.
基础教育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