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传统文化的悲剧形象——《白鹿原》人物论之一
被引量:4
共引文献199
-
1詹绍霞.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白鹿原》中的民俗文化英译研究[J].作家天地,2021(6):150-153.
-
2周燕芬.1980年代文学潮流中的路遥与陈忠实[J].文艺争鸣,2020,0(2):36-41. 被引量:1
-
3丛鑫.论《白鹿原》人物形象的悲剧意蕴[J].飞天,2009(12):15-17.
-
4张蕾.矛盾的凝结——从《白鹿原》中黑娃的形象看作家的创作心态[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被引量:1
-
5吴雪青.承载文化和生命的形式——论新时期家族小说的历史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5(4):291-293.
-
6王金胜.论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21(2):33-37. 被引量:2
-
7曹蕾.近年家族小说文化内涵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8(1):87-93.
-
8任东华.关于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标淮”[J].粤海风,2007(2):61-65. 被引量:2
-
9赵丛浩.浅论《白鹿原》中黑娃的转变[J].长城,2012(4):40-41.
-
10蔡洪勇.一种描写:当代小说中嬗进的“情与性”[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5):76-77.
同被引文献16
-
1雷达.《鲁班的子孙》的沉思[J].当代文坛,1984(4):10-14. 被引量:11
-
2张国俊.中国文化之二难(下)──《白鹿原》与关中文化[J].小说评论,1998(6):22-34. 被引量:5
-
3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文学评论,1993(6):105-118. 被引量:189
-
4陈颖.“周作人现象”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73-78. 被引量:8
-
5刘俊峰.周作人文化思想的基本构架[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6(4):51-59. 被引量:2
-
6畅广元,屈雅军,李凌泽.负重的民族秘史——《白鹿原》对话[J].当代作家评论,1993(4):10-14. 被引量:22
-
7陈忠实.《白鹿原》创作漫谈[J].当代作家评论,1993(4):20-24. 被引量:65
-
8王仲生.《白鹿原》:民族秘史的叩询和构筑[J].小说评论,1993(4):6-11. 被引量:20
-
9吴成年.论《白鹿原》中三位女性的悲剧命运[J].妇女研究论丛,2002(6):39-44. 被引量:17
-
10张亚斌.《白鹿原》:生命的苦难与悲凉.怀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第22卷.
-
1刘瑞虹.论金庸小说对儒家文化的悲剧性揭示[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4):98-99.
-
2江.当代艺术信息[J].戏剧文学,1992(11):71-72.
-
3当代艺术信息[J].戏剧文学,1992(10):71-72.
-
4刘曦林.从自然到艺术的跋涉——李可染素描、速写论评[J].文艺研究,1991(5):119-129. 被引量:1
-
5吴秉杰.官场小说:侧面传来的信息[J].人民论坛,2008(3):54-55. 被引量:1
-
6李相华.一个人的少年和他的村落——读《石榴树下》[J].泉州文学,2013,0(11):28-30.
-
7冰雪.寻找缪斯[J].海燕,1996,0(1):15-27.
-
8陈进.成也傲气,败也傲气——浅析《水浒传》杨志的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3,0(15):17-17.
-
9张福贵.展示灵魂深处的冲突:生命的悲剧与文化的悲剧——重读《原野》[J].戏剧文学,2000(4):64-68. 被引量:3
-
10闵祖传.《老人与海》的悲剧式英雄主义解读[J].语文建设,2015(4Z):26-2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