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少数民族孩子享受课改“阳光”——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民语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纪实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民族教育》
2005年第3期33-35,共3页
Ethnic Education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42
-
1王鉴.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课程本土化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1999(3):85-90. 被引量:6
-
2赵虹元.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实施策略——以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为研究个案[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6):27-30. 被引量:8
-
3孟凡丽.我国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建设:回顾与反思[J].贵州民族研究,2004,24(4):126-132. 被引量:6
-
4李定仁,罗儒国.西北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的伦理思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37-41. 被引量:10
-
5陈静.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课程的整合构想[J].民族教育研究,2005,16(6):12-16. 被引量:2
-
6丁湘梅.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型教研组织的建立——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研活动探讨[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56-58. 被引量:3
-
7徐英.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实施地理新课程的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71-73. 被引量:1
-
8温恒泰.西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初中化学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甘肃省康乐县初中化学教师实施新课程面临的困难调查[J].化学教育,2006,27(4):50-52. 被引量:1
-
9王鉴.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J].教育研究,2006,27(4):24-27. 被引量:60
-
10宝乐日.地方课程——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载体[J].民族教育研究,2006,17(2):59-63. 被引量:14
-
1蒋夫尔.校际间教师联聘 强校带弱校联动 乌鲁木齐建教师轮岗交流机制[J].中国农村教育,2009(12):34-34.
-
2李丽华.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几点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0(2):106-106.
-
3本刊记者.我为什么学习非母语少数民族语言[J].中国民族,2011(9):28-30.
-
4赵艳伟.高效课堂之我见[J].学周刊(中旬),2010(6):71-71.
-
5高峡.让我们共同迎接新课程的挑战[J].爱满天下,2003(6):30-34.
-
6张贵付.郴州市:举办高中新课改经验交流会[J].教师,2008(21):10-10.
-
7罗亮.农村课改问题浅议[J].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8):149-149. 被引量:1
-
8新课程改革与未来[J].安徽教育论坛,2006(6):1-1.
-
9陈进,覃琳.著名社会学家马戎先生谈西藏教育[J].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2013(3):1-15. 被引量:1
-
10章勤琼,谭莉.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5,36(5):203-20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