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证史”——两个文化史经典实例
被引量:38
The Visual Images as Evidence of History
出处
《新美术》
CSSCI
2005年第2期24-38,共15页
Journal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二级参考文献11
1 翟艺.西方美术教育简史[J] .新美术,2000,21(4):43-48. 被引量:2
2 拙著.《艺术与历史》第二章,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
3 Kurt Tucholsky, Ein Bild sagt mehr als 1000 Worte,.
4 《中国历史参考图谱》跋,与其序一并收入《郑振铎艺术考古文集》,文物出版社,1988年.
5 E.H. Gombrich, Aby Warburg: an Intellectual Biography, London 1970; 2nd edition, Oxford 1986. Aby Warburg, The Renewal of Pagan Antiquity:Contributions to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European Renaissance, introd. K. W. Forster, tr. D. Britt, Los Angeles 1999.
6 Siegfried Kracauer, History: The Last Things before the Last, New York, 1969, pp. 51-2.
7 贡布里希.“探索文化史”,《理想与偶像》,以及范景中的精彩的译者序“贡布里希对黑格尔主义批判的意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8 Gordon Fyfe and John Law, "On the Invisibility of the Visual", in Fyfe and Law, eds, Picturing Power, London,1988. Peter Burke, Eyewitnessing, London, 2001.
9 Theatres of Memory, vol. I, London, 1994 pp. 315-16.
10 曹意强.艺术风格与赞助环境——哈斯克尔的艺术史观念和研究方法(一)[J] .新美术,1999,20(4):41-51. 被引量:4
共引文献84
1 温德朝.粉本与格套:汉画像的程式化构图特征[J] .中国美学研究,2021(2):160-174. 被引量:4
2 余明月.试论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新编对相四言》的视觉结构及图文叙事[J] .印刷文化(中英文),2021(2):143-152.
3 王雪苗.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深山会棋图》性质与功能再探讨[J] .形象史学,2023(3):238-255.
4 赵国良,王丽梅,刘环宇.化妆品包装叙事性设计方法研究[J] .工业设计研究,2021(1):55-61.
5 元空.延续与交融:北魏墓葬舞蹈图像研究[J]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3,8(1):55-66. 被引量:1
6 朱浩.从演剧习俗到美术传统:论中国古代演剧图中的“窥帘”及其成因[J] .戏曲研究,2019(4):385-408. 被引量:1
7 吴淦.《江山胜览图》中的异域文化[J] .国画家,2020(2):71-72.
8 高文强,李程蔚.明清戏曲图像研究述评[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23(1):172-188.
9 孙机.沟通文物研究与社会生活史研究的一种作法——评《古诗文名物新证》[J] .文物,2005(7):93-96.
10 李于昆.图像文化与当代美术教育[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1):26-2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479
1 周积寅.曾鲸和“波臣派”[J] .南艺学报,1979(2):30-35. 被引量:2
2 戴晓云.北水陆法会修斋仪轨考[J] .世界宗教研究,2008(1):48-57. 被引量:17
3 苏金成.石家庄毗卢寺水陆画及其艺术特征[J] .艺术百家,2006,22(7):189-190. 被引量:4
4 魏美仙.他者凝视中的艺术生成——沐村旅游展演艺术建构的人类学考察[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43-47. 被引量:18
5 戚其章.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J] .历史研究,2000(1):148-165. 被引量:25
6 王辉.河北省现存寺观壁画的分布与题材[J] .文物春秋,2000(6):33-38. 被引量:3
7 龙其林.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图文互文法类型初探[J] .中国文学研究,2009(4):76-79. 被引量:3
8 罗世平.回望张彦远——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整理与研究(上)[J] .中国美术,2010(1):102-103. 被引量:3
9 陆庆夫.唐宋间敦煌粟特人之汉化[J] .历史研究,1996(6):25-34. 被引量:29
10 李德成.清代驻京八大呼图克图述略[J] .中国藏学,2011(S2):64-80.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38
1 曹意强.观念史的历史、意义与方法[J] .新美术,2006,27(6):29-48. 被引量:13
2 沙武田.供养人画像与唐宋敦煌世俗佛教[J] .敦煌研究,2007(4):72-79. 被引量:7
3 王菡薇.美术、公众与人文——从大学博雅美术课程和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说起[J] .新美术,2007,28(6):103-105. 被引量:1
4 李友东,王静.影像史学与历史教学[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08(8):23-28. 被引量:4
5 刘德卿.西方美术表现理论的历史渊源及现代拓进[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6):4-10. 被引量:3
6 刘红生.敦煌莫高窟唐宋供养人像图形略考[J] .艺术百家,2010,26(A01):44-45.
7 储兆文.图像记史的可能性与复杂性[J] .新闻知识,2011(5):96-97.
8 刘毅.凝视与艺术力量——视觉接受理论研究[J] .艺术探索,2011,25(3):46-52. 被引量:1
9 邓菲.图像与思想的互动——谈跨学科研究中的图像艺术[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4(1):29-39. 被引量:17
10 黄鹤.图像证史——以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性别建构作为个案研究[J] .世界历史,2012(2):69-7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28
1 王文轩,郭萌.阿里地区象泉河流域石窟壁画所见供养人的考古学观察[J]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1):81-86. 被引量:1
2 衣长春,孙宇.“闲人”到“圣王”:胤禛的形象塑造——以《杖挑蒲团》为中心的考察[J] .形象史学,2024(2):252-266.
3 于向东.视角、方法与叙事模式——中国佛教美术史研究的相关问题探讨[J] .宏德学刊,2021(1):203-213.
4 杨冰华.图像中的历史:民乐水陆画所见明清社会生活——以“堕胎落孕”“客死他乡”为中心[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9(1):73-84.
5 辛永平.不同图像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中华少年,2020,0(4):203-203. 被引量:1
6 齐畅.内蒙古黄河文化研究的新进展与新动向——评《内蒙古黄河历史文化》[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2(2):273-276.
7 张先堂.莫高窟供养人画像的发展演变——以佛教史考察为中心[J] .敦煌学辑刊,2008(4):93-103. 被引量:23
8 李定春.个人主义[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5):11-14. 被引量:2
9 支运波.文学研究的危机、救赎与契机[J] .社会科学,2009(10):176-186. 被引量:2
10 王菡薇.探索中国美术史的途径之一——论中国画专业研究生美术史教学[J] .艺术百家,2009,25(6):251-253. 被引量:2
1 K.Mainzer,梁栋.机器人(学)可视为进化(论)的延续吗?[J] .科技导报,2002,20(1):6-10.
2 张书乐.尚进:一个程序员的游戏文化史[J] .程序员(游戏创造),2009(5):18-21.
3 陈炜.古诗词教学中的读写训练策略[J]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3(12):38-38.
4 刘仁庆.我爱读书[J] .天津造纸,2012,34(2):45-48.
5 徐倩.艺术 速度[J] .轿车情报,2013(7):214-215.
6 彭彰年.历史的沉思,今天的责任,未来的憧憬——设立中国“航海日”感言[J] .郑和研究,2005(3):16-17.
7 邹彬彬.计算机网络[J] .才智,2008,0(5):200-200.
8 关守业.高速铁路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技术探索[J] .施工技术,2014,43(S2):124-125. 被引量:3
9 张雪松.路面典型结构研究的意义和方法[J] .民营科技,2012(6):271-271.
10 胥晓东,陈祥峰.柴油发动机有效功率及燃油消耗率的修正[J] .科技信息,2007(6):70-70.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