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由集聚经济效应谈大学城的功能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集聚经济的涵义,指出大学城的功能在于产生集聚经济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优化城市地域结构、促进资源共享和培养创新环境。为了避免集聚不经济现象,政府应加强其调控职能。
作者
刘军
梁德友
机构地区
东南大学高教所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年第3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大学城
产业集聚
集聚经济
功能
资源共享
教育经济学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4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0
参考文献
2
1
魏守华,赵雅沁.
企业群的概念、意义与理论解释[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3):58-62.
被引量:42
2
吴国兵,谭盛源.
论集聚经济效益与城市地域结构的演变和优化[J]
.现代城市研究,2001,16(4):8-11.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王缉慈,童昕.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J]
.经济地理,2001,21(5):550-553.
被引量:192
2
杨万钟.
21世纪上海产业布局模型[J]
.地理学报,1997,52(2):104-113.
被引量:14
3
杨吾扬.区位论原理--产业、城市和区域的区位经济分析[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250-252.
4
K.J.巴顿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北京:商务印务馆,1984:123
5
张宝珍.降低农民进镇"门槛".城市导报,1999-12-07
6
范文国.跨世纪上海郊区城镇发展模式研究[硕士毕业论文].华东师范大学,1998:29
7
彭再德,宁越敏.
上海城市持续发展与地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
.城市规划汇刊,1998(2):17-21.
被引量:23
8
周一星,孟延春.
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J]
.城市规划汇刊,1998(3):22-27.
被引量:193
9
陆国庆,高飞.
产业地理集中抗产业衰老的机理分析及其应用[J]
.中国经济问题,2001(2):13-21.
被引量:12
10
盖文启,朱华晟.
产业的柔性集聚及其区域竞争力[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21(10):25-30.
被引量:114
共引文献
50
1
惠凯.
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临港优势”[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56-59.
被引量:13
2
黎红米.
论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
.时代金融,2008,0(3):22-25.
被引量:1
3
彭志斌,梁琦.
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的条件与途径[J]
.科技与经济,2004,17(5):30-32.
被引量:4
4
赵子健.
培育产业集群 促进广西经济发展[J]
.甘肃农业,2005(2):48-49.
被引量:4
5
马成樑.
论企业群的战略协同[J]
.科技导报,2005,23(4):44-47.
被引量:1
6
张晴.
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战略[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2):86-88.
7
袁丽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用地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3):51-55.
被引量:46
8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课题组.
产业集群与武汉经济圈发展研究[J]
.长江论坛,2005(3):22-26.
被引量:12
9
杜宏茹,张小雷.
近年来新疆城镇空间集聚变化研究[J]
.地理科学,2005,25(3):268-273.
被引量:38
10
曾德明,吴传荣,吴文华.
技术标准化与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0):60-6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9
1
武勤.
论防范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J]
.理论学刊,2004(8):109-110.
被引量:20
2
杨章诚.
对大学城新校区校园规划若干问题的思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68-72.
被引量:10
3
曾国平,李雪松,曾婷.
大学城的外部效应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
.高教探索,2004(4):51-53.
被引量:10
4
董剑.
"大学城"建设的冷思考[J]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6):150-152.
被引量:1
5
曾国平,李雪松,曾婷.
大学城的外部效应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91-94.
被引量:5
6
李惠芬,许益军.
当前国内外大学城的发展与启示[J]
.科技与经济,2005,18(1):57-59.
被引量:19
7
宋东林,刘明显.
关于构建大学城与高新区融合体的探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29-131.
被引量:6
8
张希胜,李榕青.
再谈中国大学城建设[J]
.辽宁教育研究,2005(1):42-44.
被引量:6
9
林峰.
大学城建设的经济效应浅析[J]
.教育与职业,2005(5):49-50.
被引量:7
10
卢波,段进.
国内“大学城”规划建设的战略调整[J]
.规划师,2005,21(1):84-88.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9
1
陈红梅,方淑芬.
大学城的聚集经济效应分析[J]
.燕山大学学报,2006,30(6):557-560.
被引量:11
2
张薇薇.
基于区位因素的大学城建设研究[J]
.民营科技,2007(7):53-53.
3
张艳,曾玲,孙静.
浅析我国大学城的外部正效应[J]
.技术与市场,2007,14(9):34-34.
被引量:5
4
赵修渝,郑春海.
关于大学城共享办学资源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前沿,2007(11):59-62.
被引量:9
5
欧永美.
大学城学生危机事件处理机制的构建[J]
.南昌高专学报,2008,23(1):43-45.
被引量:4
6
杨花.
论大学城的独立与共享[J]
.世界教育信息,2009,22(3):34-36.
被引量:2
7
宋珊珊,王成新,刘凯,姚士谋.
我国大学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4(1):63-65.
8
陈子坚,陶郅,郭嘉.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学城公建带设计策略研究[J]
.华中建筑,2018,36(7):58-61.
9
何涛舟,施丹锋.
大学城集聚效应的理论探讨与模型构建[J]
.职教论坛,2009,25(S1):153-1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0
1
王卫星.
大学城资源共享的思考[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24):74-77.
被引量:4
2
徐兴丽,陈华桂.
从辅导员工作的角度谈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的预防策略[J]
.思想教育研究,2009(S1):239-242.
被引量:13
3
马广原.
大学效应对大庆科技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J]
.大庆社会科学,2008(3):30-32.
被引量:1
4
邓晶.
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的发挥——对重庆大学城发展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2008(9):276-278.
被引量:5
5
许玲,王岩,刘文董.
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资源运营效能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2):40-44.
被引量:28
6
张莉清,周均.
聚集效应视角下的大学城建设冷思考[J]
.凯里学院学报,2009,27(2):39-41.
被引量:1
7
刘树道,李正,刘思安.
大学城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73-76.
被引量:3
8
明娟,刘飞.
大学城国防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5(3):63-65.
9
潘海生,周志刚.
高校集群:高校集聚的本质与研究视角[J]
.未来与发展,2009,30(11):78-81.
被引量:9
10
李军.
大学效应在(昌平)区域发展中的作用[J]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2010(4):103-104.
1
邓晶.
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的发挥——对重庆大学城发展实证分析[J]
.特区经济,2008(9):276-278.
被引量:5
2
陈丽,李明武,李璐.
产业集聚视角下湖北省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J]
.物流技术,2015,34(14):182-184.
被引量:1
3
梅丽珍.
我国大学城集聚经济效应机制研究[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5(1):31-32.
被引量:1
4
闻曙明,施琴芬.
产业集聚与地方高校发展互动分析研究[J]
.江苏商论,2005(11):157-159.
5
林素川.
论省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调控职能[J]
.教育评论,1997(5):51-53.
被引量:1
6
王惠.
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高中生源问题的研究[J]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5,26(1):63-66.
7
何涛舟,施丹锋.
大学城集聚效应的理论探讨与模型构建[J]
.职教论坛,2009,25(S1):153-154.
被引量:1
8
汪红艳.
高二地理第二单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 2.2“中心地理论及其应用”一节教学设计[J]
.地理教育,2002(5):16-17.
9
赵海潞,孙立元,肖胜军,曾思恩.
医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手段应用的思考[J]
.华夏医学,2010,23(5):597-599.
被引量:1
10
城市化及城市地域结构 第一讲 聚落的形成和城市区位[J]
.中学文科(高中),2006(8):22-29.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