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再生利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用一点就会少一点,节约和充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我国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作者
曹异生
机构地区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出处
《世界有色金属》
2005年第6期12-17,共6页
World Nonferrous Metals
关键词
有色金属
资源再生利用
中国
资源回收
矿产资源
资源意义
合理利用
利用现状
健康发展
可再生
分类号
X7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F426.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32
1
陈拥军.
我国海外投资管理现状及法律对策分析[J]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26(4):47-49.
被引量:4
2
蒋雅林,张军英.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采选二次资源开发利用设想[J]
.中国有色冶金,2004,33(4):61-65.
被引量:2
3
王吉位.
铜的再生与利用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05,23(1):6-9.
被引量:9
4
杨新生,许秀莲,唐冠中.
碱性氨浸法从低品位铜锌渣中回收铜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3(2):32-34.
被引量:12
5
杨春明,马永刚.
中国再生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3):10-12.
被引量:2
6
崔志祥,郭雪民.
对发展我国再生有色金属工业的看法[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3):26-28.
被引量:1
7
王胜兰.
关于铝的再生利用探讨[J]
.河南冶金,2005,13(2):22-23.
被引量:1
8
陆刚.
废铜再生和加工前景看好[J]
.有色金属工业,2005(6):62-63.
被引量:2
9
曹异生.
中国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及展望[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6(6):13-16.
被引量:5
10
[4]汤志勇,邱海鸥,郑洪涛.岩石矿物分析[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4.
引证文献
4
1
房祥华,安莲英,唐明林,黄硕.
冶炼废渣中铜、锌浸出的研究[J]
.江苏化工,2008,27(5):23-25.
被引量:3
2
李一夫,戴永年,刘红湘.
中国有色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J]
.矿冶,2007,16(1):86-89.
被引量:4
3
郭小刚.
再生铜产业技术浅谈[J]
.科技风,2012(8):141-141.
被引量:3
4
余绍山,袁乐平,贺正楚,张蜜,周永生.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技术专利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5(3):41-54.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招国栋,吴超,伍衡山.
高碱性低品位氧化铜矿搅拌浸出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10,30(3):55-57.
被引量:9
2
胡保栓,柏亚林.
白银公司二次资源综合利用现状浅析[J]
.甘肃冶金,2012,34(4):32-34.
3
温宗国,季晓立.
中国铜资源代谢趋势及减量化措施[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3(9):1283-1288.
被引量:14
4
苏现伐,李怡帆,崔延瑞,李熠辉,孙剑辉.
湿法分离回收铅冶炼废渣中铅、铜的研究[J]
.河南科学,2014,32(4):503-506.
被引量:1
5
朱辉.
浅论资源回收利用中的二次污染及防范措施[J]
.商,2015,0(26):298-298.
被引量:2
6
谢志明,张媛,贺正楚,张蜜.
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趋势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5(9):127-141.
被引量:95
7
张冬琛.
冶金节能环保领域的几点思考[J]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31(2):5-5.
被引量:2
8
王俊博,范蕾,李新,柳群义,邢万里,赵琪.
基于物质流方法的中国铜资源社会存量研究[J]
.资源科学,2016,38(5):939-947.
被引量:22
9
彭花,贺正楚,潘红玉.
城市矿产开发利用的政策创新[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16,36(8):105-109.
被引量:7
10
邹海平,李上奎,李博,王兵.
3D打印用金属粉末的制备技术发展现状[J]
.中国金属通报,2016(8):88-89.
被引量:14
1
李一夫,戴永年,刘红湘.
中国有色金属二次资源的回收利用[J]
.矿冶,2007,16(1):86-89.
被引量:4
2
王实.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五大问题[J]
.四川农场,2008(2):13-15.
被引量:2
3
印制电路板污水处理及铜回收新技术[J]
.电镀与涂饰,2005,24(5):64-65.
4
乔树潭,汪贻水.
发展中国有色环境保护事业[J]
.世界有色金属,2005(7):8-12.
被引量:1
5
曹异生.
中国有色金属二次资源再生利用的现状[J]
.中国金属通报,2005,0(31):3-7.
被引量:6
6
计明.
武昌湖湿地植被调查及发展建议[J]
.安徽林业,2008(6):57-57.
被引量:1
7
邱定蕃.
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2(6):1-5.
被引量:3
8
刘建华.
我国石油储备体系的探讨[J]
.中国经贸,2014,0(19):68-68.
9
杨瑞珍.
我国耕地资源流失原因的深层剖析与政策建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3):109-113.
被引量:16
10
徐波.
循环利用矿产资源之我见[J]
.才智,2008,0(14):255-256.
世界有色金属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