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现代新诗精选》出版
出处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2,共1页
-
1刘勇.论郭沫若文学创作的创造性思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62-71.
-
2龚喜平.近代“歌体诗”初探[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2(3):16-23. 被引量:10
-
3陈世明.当今诗坛三弊[J].晋阳学刊,1987(3):89-90.
-
4晓丹.以历史的美学的观点研究现代新诗的成果——评陆耀东著《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6,40(6):128-128.
-
5张清华.传统与现代的成功嫁接——重论戴望舒对新诗发展的贡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37(4):57-61.
-
6蒋孔阳.《中国现代十大流派诗选》序[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5):55-56.
-
7艾淑萍.开拓创新,独树一帜——试论《王贵与李香香》的开创意义[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0(2):33-35.
-
8王桂波,程荣华.略论徐志摩理想悲剧之归因[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23(3):89-92.
-
9潘颂德.金克木的诗论[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3(1):60-63.
-
10方长安 ,翟兴娥 .新诗择取民族诗歌传统之启蒙逻辑反思[J].河北学刊,2005,25(1):131-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