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0-11,共2页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
参考文献8
1 马常耕.世界松类无性系林业发展策略和现状[J] .世界林业研究,1994,7(2):11-18. 被引量:41
2 王笑山,黄钦才,马常耕,王文峰,王有才.日本落叶松扦插育苗配套实用技术[J] .林业科技通讯,1993(5):13-16. 被引量:17
3 王翠华,刘惠昌,张颂云.落叶松引种栽培试验及各家系内选择的初步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1991(1):3-7. 被引量:5
4 丁振芳,王景章.日本落叶松嫩枝扦插苗生产技术的研究[J] .辽宁林业科技,1993(4):6-8. 被引量:1
5 马常耕.落叶松种及种源选择[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6 马常耕.高世代种子园营建研究的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1994,7(1):31-38. 被引量:33
7 White, T, L. et al, Test Designs and Optimum Age for Parent Selection in Advanced- generation Progeny Test of Slash Pine.Silvae Genet. 1992, 41 : 293-302.
8 Park, Y, s, et al. AProvenance Testof Japanese Larch inEastem Canada, lnluding Comparative Dats on European Larch and Tamarack,Silvae Genetic. 1983.32 (3-4) : 96-101.
共引文献89
1 李爱平,李生俊.亚湿润沙区植物主要繁殖技术现状综述[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2,28(z1):107-110.
2 郭素娟,凌宏勤,潘万春,李凤兰.白皮松插穗的生根特性与其解剖构造的关系[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5):43-46. 被引量:26
3 王笑山,胡新生,王有才,聂军,刘素梅.母株年龄和插穗基部切削方式对日本落叶松生根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1993,6(6):627-632. 被引量:19
4 何林西,段安安,许玉兰.思茅松嫩枝扦插繁殖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12-14. 被引量:25
5 许玉兰,段安安.思茅松遗传改良研究现状及育种策略的探讨[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68-72. 被引量:19
6 刘永红,樊军锋,杨培华,韩创举,段乐,肖飞.油松高世代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3):70-73. 被引量:4
7 韩素英,齐力旺,杨云龙,冯晓燕,杜云开.几种针叶树种离体培养条件的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1995(10):20-22. 被引量:14
8 王笑山,马常耕,寇金堂,霍忠秀,鲁国林.日本落叶松整形修剪对插穗产量及生根率的影响[J] .林业科学,1995,31(2):116-124. 被引量:15
9 解荷锋.关于山东省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的思考与建议[J] .山东林业科技,1995,25(2):1-4. 被引量:4
10 朱丽华,吴小芹.湿地松成熟合子胚直接器官发生及植株再生[J] .林业科学,2006,42(8):25-29.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119
1 李连芝,袁志文,苑健羽.锈寄生菌控制落叶松褐锈病的研究Ⅲ——培养条件对锈寄生菌的影响[J] .辽宁林业科技,1989(6):24-27. 被引量:3
2 刘永清,王维,马友平,王柏泉.茎部内吸法防治日本落叶松球蚜的试验[J] .林业科技,1999(6):20-22. 被引量:3
3 王若森,倪柏春.日本杂交落叶松引种研究[J] .林业勘查设计,2009(4):58-60. 被引量:1
4 黄居平,张铁军,刘泽龙,黄福伦,来建华,杨运启,王太平,季东和.伊藤厚丝叶蜂研究初报[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2,20(S1):200-203. 被引量:2
5 王柏泉,徐明飞,谭贤玉,谭灶群,古先政.日本落叶松根腐病发生危害及其防治[J] .植物保护,2004,30(5):73-75. 被引量:3
6 刘岩,梅洪君.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与防治[J] .林业科技通讯,1993(7):25-26. 被引量:4
7 张庆贺.落叶松八齿小蠹综合防治中的饵木设置技术[J] .森林病虫通讯,1989(2):41-42. 被引量:11
8 李林初.落叶松属的核型及系统位置的研究[J] .植物分类学报,1993,31(5):405-412. 被引量:7
9 田志和,董健,王喜武,刘强.日本落叶松木材制纸浆性能及速生丰产林投入产出分析[J] .辽宁林业科技,1994(5):51-54. 被引量:15
10 刘洪艳,李海山,刘东生.日本落叶松种苗繁育及病虫害防治[J] .林业科技情报,2005,37(1):7-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5
1 李艳斌.日本落叶松种子园主要病虫鼠害防治的研究[J] .当代生态农业,2012,21(1):76-79. 被引量:1
2 吴珊,张杰,胡成,林健.日本落叶松病虫害研究进展[J] .防护林科技,2018,31(1):70-75. 被引量:2
3 陈卉,郭永兵,赵阅,魏淑东,陈中义.外来种日本落叶松对土壤及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2):105-111. 被引量:3
4 刘阳,苗晨,王鹤松.气候变化对落叶松人工林在中国适生区分布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23,43(23):9686-9698. 被引量:3
5 李斌,左云娟,刘艳磊,杨志荣,靳晓白,潘伯荣,常青,索志立.基于叶绿体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落叶松属(Larix Mill.)植物的分子鉴定新方法——以8个种/变种的分析为例[J] .植物学研究,2023,12(4):227-23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16
1 何文利,崔其龙,苏志成.不同林龄兴安落叶松林对其植被层生物量分配特征的影响——以根河林业局为例[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3,46(6):90-95.
2 吴珊,张杰,胡成,林健.日本落叶松病虫害研究进展[J] .防护林科技,2018,31(1):70-75. 被引量:2
3 王微.日本落叶松病虫害防治技术[J] .南方农业,2021,15(29):73-74.
4 翁晓虹,隋心.基于Web of Science的森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趋势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10):157-164. 被引量:3
5 孙拥康,汤景明,王怡.不同经营模式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及综合评价[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2,50(6):70-75. 被引量:4
6 王小军,毛润科,张嘉伦,田凌鸿,胡勐鸿.天水地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内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J] .青海农林科技,2023(2):21-25. 被引量:1
7 后成霞.卓尼县落叶松播种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乡村科技,2023,14(19):109-111.
8 王洁民.实施退化林修复工程 推进生态建设发展[J] .花卉,2024(8):157-159.
9 吴金桔,苏宝玲,李星志,孙学凯,谭向平,聂彦霞,杜文芝,邹仁双,邓娇娇,周莉,于大炮,王庆伟.凋落物分解对太阳辐射的纬度性响应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24,35(9):2511-2517. 被引量:1
10 刘美辰,汪星辰,李冬芳,严志宏,左云娟,靳晓白,杨志荣,索志立.基于叶绿体基因组变异位点的葛属(豆科)植物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鉴定新方法[J] .分析化学进展,2024,14(3):164-175. 被引量:1
1 周天相,徐金良,叶连样,叶省发.杉木无性系改良增产效益的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1997(2):11-14. 被引量:3
2 金晓洁,李云,高尚永.杨树无性系改良研究进展[J] .河北林业科技,2008(3):26-28. 被引量:4
3 李明鹤.杉木无性系改良“八五”科技攻关建议书[J] .湖北林业科技,1992,21(3):5-8.
4 马小明,薛伟,李爱兰.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6):32-33. 被引量:6
5 吴艳玲.浅谈我国水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 .吉林畜牧兽医,2005,27(5):1-3. 被引量:5
6 包英爽,李智勇.国外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世界竹藤通讯,2005,3(4):40-42. 被引量:19
7 李平亮,靳蓉,高爱玲.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现代园艺,2016,39(10):22-22. 被引量:3
8 王守贵.中国饲料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 .饲料博览,2002,14(7):21-22. 被引量:1
9 贾永泉.人工养熊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 .家畜生态,1996,17(2):44-45. 被引量:3
10 张继慈.家畜繁殖生物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J] .西北农业学报,1992,1(2):7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