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技能培养、面向岗位群集”的课程模式
被引量:38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4-35,共2页
China Higher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13
-
1许春树,侯洁.走工学结合道路 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8(6):43-45. 被引量:49
-
2鲍洁.对当前高职课程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4,20(18):9-12. 被引量:72
-
3吴建国.以就业为导向做好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5(2):16-20. 被引量:2
-
4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二)——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4(6):4-17. 被引量:99
-
5李学雷.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4(12):34-35. 被引量:3
-
6胡小桃,李仲阳.当前高职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24(34):38-40. 被引量:31
-
7向汉江.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4(31):49-50. 被引量:72
-
8任君庆.课程开发与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5,26(1):28-30. 被引量:18
-
9杨旭丽.谈高职学院的发展取向[J].教育与职业,2005(1):47-48. 被引量:9
-
10王东.构建我国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J].教育科学,2005,21(1):9-13. 被引量:60
引证文献38
-
1李杰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构建订单教育体系[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7(8):8-9.
-
2徐守祥.项目驱动式“数据库应用”高职教学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4):49-55. 被引量:7
-
3高林,鲍洁,王洪,邓秉华,张剑秋,梁燕.应用性高等教育课程模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1):88-96. 被引量:18
-
4沈宏毅.以能力为本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1):94-97. 被引量:4
-
5刘华,付宜新,曹岚,段辉娜.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1):131-133. 被引量:10
-
6李明润.军队任职教育院校教育转型策略研究[J].前沿,2006(7):87-89.
-
7邓红珍.构建就业导向的高职实践性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6,22(07X):37-39. 被引量:14
-
8邓红珍.就业导向背景下高职实践性课程模式的构建[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1(8):32-34.
-
9陈玉华.透视高职高专教育水平评估中的专业剖析[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2(2):7-13. 被引量:2
-
10郭鸿.电大土建专科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中国远程教育,2006(09S):36-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45
-
1易洁.高职院校教材管理现状调查与诊断分析[J].职业技术,2022,21(3):39-45. 被引量:3
-
2蒋云波,林春.“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J].教育科学论坛,2024(3):48-51.
-
3陆云江.高职模具专业教育创新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34):166-166.
-
4苏重来,刘霞.理虚实立体化融合的职业院校新商科活页式教材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37(11):92-96. 被引量:36
-
5韩明.食品理化分析课程渐进式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技术,2007(24):12-13. 被引量:4
-
6肖雪军.高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2):158-158.
-
7张士军,夏夕美.试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外部保障的条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5-7. 被引量:3
-
8王家合,钟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管理观察,2008(13):88-89. 被引量:5
-
9刘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实训基地建设与课程改革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33-34. 被引量:7
-
10朱吉玉.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整合改革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222-223. 被引量:2
-
1吕诺.职业教育:中国“银领”的缺口有多大?[J].教育与职业,2004(15):34-34.
-
2周济: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银领”[J].职业教育研究,2004(5):92-92. 被引量:7
-
3周建松,郭福春,谢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优质银领人才培养[J].浙江金融,2008(3):15-16. 被引量:2
-
4李学锋,王玲.基于高职特色的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8(3):4-8. 被引量:7
-
5朱小平.以就业为导向 面向岗位(群)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4):54-56. 被引量:15
-
6王美琴,叶福华.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2):40-42. 被引量:16
-
7栾波,曲杏春.以就业为导向,实现高职教育的三个转变[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5,11(2):1-5.
-
8张吉立.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J].新余学院学报,2014,19(3):155-156. 被引量:3
-
9刘绍斌.高职教育改革——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B11):5-6. 被引量:3
-
10朱立,刘佳霓.构建“双证”课程体系 探讨“银领”培养模式[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22(2):72-7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