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3-74,共2页
The Party Building and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Schools
同被引文献24
-
1樊浩.“德”—“育”生态论[J].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16-23. 被引量:39
-
2魏贤超.认知派德育理论的历史、现状和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1985(3):37-42. 被引量:3
-
3邵景进,刘浩强.我国小学生品德发展关键期研究的述评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5,28(2):412-415. 被引量:16
-
4范红凤.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我国大学德育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5(2):49-51. 被引量:2
-
5张忠,陈家麟.论道德健康与心理健康——兼议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价值、目标的拓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27(6):53-56. 被引量:20
-
6罗俊丽.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对中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2008(2):75-78. 被引量:15
-
7潘莉.道德健康对心理健康的促进和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10(2):34-39. 被引量:10
-
8张泰来.当前大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0(4):71-74. 被引量:31
-
9客洪刚.科尔伯格德育理论特点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105-108. 被引量:5
-
10杨雄,刘程.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合作的思考[J].社会科学,2013(1):92-101. 被引量:106
二级引证文献9
-
1俞国良,王浩.新时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其路径[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2,5(1):23-31. 被引量:10
-
2包雅玮.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领[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5(1):13-17. 被引量:2
-
3俞国良,邵蕾.成长咨询: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2(1):5-16. 被引量:3
-
4俞国良.中国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及其教育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4):20-32. 被引量:66
-
5季媛.“十四五”时期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探寻[J].大学(教学与教育),2024(1):23-26.
-
6游志纯,马建青.新时代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2013-2023)CSSC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45(1):232-240. 被引量:2
-
7李旭龙,陈洪鑫,唐东辉.足球运动对小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与DRD2基因多态性的调节效应[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4,39(3):358-365.
-
8黄潇潇,靳娟娟,俞国良.中国内地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00~2022[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4,22(2):154-162.
-
9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的新诠释:活动理论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24,44(6):4-12.
-
1王小宇.柏拉图德育观新解[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S1):105-107.
-
2王利蕊.荀子德育观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4):11-14.
-
3郭红军.《道德经》的德育观及其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1):38-42. 被引量:6
-
4刘良华.康德的道德哲学及其德育观[J].今日教育,2016(6):62-64.
-
5王飞.朱熹的德育观浅析[J].内蒙古教育,2008(20):22-22.
-
6陈会昌.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晚近研究[J].心理学报,1984,16(4):466-474. 被引量:3
-
7江净帆.儒家“知微”德育观及其现代借鉴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11(5):142-145.
-
8赵常丽.道家德育观及育人策略的现代价值[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2):32-36. 被引量:2
-
9毕瑞,孟凡纳.“知识即美德”:论柏拉图的德育观[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1(2):22-23. 被引量:1
-
10张娜,张剑,赵晓.什么使企业员工做出道德决策——英文道德决策文献中个人因素影响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2):79-8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