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评关于科学进步的三种主要观点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评关于科学进步的三种主要观点顾速当代科学哲学家在科学进步问题上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模式,稍微细一些可分为逻辑经验主义的积累发展观、波普尔的证伪主义试错法式的进步图式、库恩纯历史的社会学的和心理学的科学革命观、劳丹解决问题的历史标准、普特南等科学实在论者将...
作者
顾速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9,共9页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关键词
科学哲学
科学进步
科学发展模式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43
1
顾芳福.
苏联学者对T·库恩哲学思想的评述简介[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23(1):105-108.
被引量:2
2
林定夷.
论科学进步的目标模型[J]
.中国社会科学,1990(1):3-18.
被引量:3
3
殷正坤.
真理、解决问题与科学进步——评劳丹的科学进步观[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3(3):53-60.
被引量:5
4
曹秋华.
证伪主义的科学进步标准[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3(4):18-22.
被引量:1
5
李晓蓉.
夏佩尔的科学哲学观点[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6,8(2):1-9.
被引量:4
6
田云光.
费耶阿本德的科学哲学[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6,8(2):10-17.
被引量:4
7
沈宗武.
从经验归纳到主体创造──评西方哲学家关于知识增长途径的认识[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3):12-16.
被引量:2
8
韩来平,邢润川.
科学价值论转向过程中的几个疑难——兼评“科学→价值”的科学进步模式[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6):26-30.
被引量:3
9
孟建伟.
科学进步模式辨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5):1-7.
被引量:4
10
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引证文献
4
1
王浩.
科学进步模式探析[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9,29(1):57-58.
2
方岩.
科学进步的合理性以及科学进步模式[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2(5):107-110.
3
周洁.
实用主义科学进步观探析[J]
.科技传播,2022,14(22):29-32.
4
孙雍君.
科技团体创造力研究的理论背景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03,21(5):461-466.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钟旭.
基于高影响力科学家的科技团体创造力分布模型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2):15-18.
2
王黎萤,陈劲.
研发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团队共享心智模型为中介[J]
.科学学研究,2010,28(3):420-428.
被引量:60
3
王黎萤,陈劲.
国内外团队创造力研究述评[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4):62-68.
被引量:28
4
汤超颖,艾树,龚增良.
积极情绪的社会功能及其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隐性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J]
.南开管理评论,2011,14(4):129-137.
被引量:83
5
刘小禹,刘军.
团队情绪氛围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J]
.心理学报,2012,44(4):546-557.
被引量:54
6
耿紫珍,刘新梅,沈力.
合作目标促进科研团队创造力的机理研究[J]
.科研管理,2012,33(8):113-119.
被引量:25
7
许峰.
从团队构建视角探索高职院校科研团队创造力的提升[J]
.考试周刊,2013(15):139-140.
8
王磊,钱巍,董雪莲,穆久顺,张斌南.
基于知识图谱的近五年国内外创造力领域的知识结构与研究热点分析[J]
.现代情报,2014,34(5):29-34.
被引量:2
9
王磊.
高校科研团队创造力形成的影响机制研究——以团队知识整合能力为中介[J]
.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9):88-95.
被引量:8
10
魏红,宁薇.
京津冀地区独立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研究[J]
.中国轻工教育,2014,17(5):69-72.
1
孔宪毅.
对科学发展模式的一种探索[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0(5):25-28.
2
赵可.
论自然界的三种循环类型[J]
.自然信息,1989(2):6-7.
3
金迎九,颜泽贤.
波普尔的创造精神与批判精神的思想根源[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1-5.
4
钱时惕.
机械自然观的形成及科学危机的出现——科学发展的人文历程漫话之十[J]
.物理通报,2011,40(12):110-113.
5
肖峰.
两种文化的“亲和”——罗蒂论科学与人文的关系[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4(8):52-55.
被引量:4
6
吴兆雪,江宏春.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6):20-23.
被引量:9
7
裴富强.
专业录取规则中“术语”需重视[J]
.高校招生(高考指导),2014(9):13-13.
8
赵中平,周蔷.
mechanical properties中文名演变过程及定义(摘录)[J]
.石油和化工设备,2015,18(11):81-82.
9
刘敏.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J]
.教育,2017,0(19):64-64.
被引量:1
10
前三季度我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保持增长[J]
.水电勘测设计,2012(4):29-29.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