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士佛教观:佛、儒关系研究的新向度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儒、佛、道三教关系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中的重大课题,然而也是一项聚讼不已的课题。就目前的现状看,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就文献、方法,还是就角度、深度等方面评估,都似乎有些老态龙钟、停滞不前。为此,本刊约请了几位在“三教”关系方面素有研究的年轻学者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使儒、佛、道三教关系的研究“柳暗花明又一春”。
作者
李承贵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8,共5页
Fujian Tribune
关键词
儒士
三教关系
关系研究
认识
向度
“兴趣”
佛教常识
文献资料
中国
担忧
认知
评价
教义
儒学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91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104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16
1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八[A]..载《二程集》第一册[C].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97页.
2
.《张载集》[M].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24页.
3
.《释氏》[A]..《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二拾六[C].岳麓书社,1997年.第2715页.
4
李承贵.
试论李觏佛教观的双重性[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1):31-36.
被引量:2
5
李承贵.
陆九渊佛教观考论[J]
.现代哲学,2004(4):71-79.
被引量:5
6
任继愈.
儒教的再评价[J]
.社会科学战线,1982(2):1-6.
被引量:19
7
牟宗三.《宋明儒学之课题》[A]..《牟宗三集》[C].群言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页.
8
.《可嗟贻赵守》[A]..《徂徕石先生文集》[C].中华书局,1987年.第75页.
9
.《本论中》[A]..《欧阳修全集》[C].中华书局,2001年.第289页.
10
.《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四[A]..《二程集》第一册[C].中华书局,1981年.第69页.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3]宋会要辑稿·道释一(第八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7.
2
.《陆九渊集》[M].中华书局,1980年..
3
.《朱子语类》卷124《陆氏》[M].岳麓书社,1997年..
4
陈建.《学通辨总序》[A].吴长庚.《朱陆学术考辨五种》[C].江西高校出版社,2000年..
5
.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6
.《朱子大全》[M].,..
7
.《张载集》[M].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324页.
8
.《二程集》[M].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907页.
9
.《陆九渊集》[M].中华书局,1980年版..
10
.李觏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共引文献
104
1
陈彦军.
儒教之辩与民间信仰活化:以萧太傅信仰为例[J]
.原道,2022(1):258-269.
2
杨海文.
儒学独断论的表现形式与突围策略[J]
.学术研究,2004(7):64-68.
被引量:2
3
曾振宇.
论“气”[J]
.哲学研究,2004(7):53-58.
被引量:8
4
林乐昌.
张载答范育书三通与关学学风之特质[J]
.中国哲学史,2002(1):71-76.
被引量:3
5
杨胜良.
试论中国传统护“生”伦理[J]
.江汉论坛,2005(2):62-64.
被引量:2
6
许斌龙.
法律与人格——法律伦理学的视角[J]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2(6):23-26.
被引量:2
7
李承贵.
宋明新儒学“儒佛合一”说之检讨——兼论思想的兼容与创新[J]
.天津社会科学,2005(3):11-17.
被引量:2
8
谢荣华.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本体"概念考辨[J]
.中国哲学史,2005(1):13-18.
被引量:4
9
汤一介.
论“天人合一”[J]
.中国哲学史,2005(2):5-10.
被引量:125
10
杨立华.
论张载哲学中的感与性[J]
.中国哲学史,2005(2):79-8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1
1
贾泽林.
斯大林1930年12月9日“谈话”与苏联哲学和苏联意识形态的“政治化”[J]
.世界哲学,1999(2):48-48.
被引量:3
2
李静杰.
斯大林与哲学和自然科学红色教授学院党支部委员会的谈话1930年12月9日[J]
.世界哲学,1999(2):49-51.
被引量:12
3
周运清.
中国农耕经济变革与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推进——中国社会结构的原型与演化[J]
.社会科学研究,1999(5):85-91.
被引量:12
4
袁阳.
中国传统文化的非整合性及其对现代化的社会负功能分析[J]
.社会学研究,1991(6):68-79.
被引量:13
5
廖盖隆.
全球走势、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J]
.学术月刊,1995,27(8):3-9.
被引量:8
6
安启念.
解读米丁[J]
.读书,1999,0(3):118-125.
被引量:5
7
张银堂.
王维的儒道情怀、佛性智慧与山水诗创作[J]
.齐鲁学刊,2005(4):66-69.
被引量:5
8
王奎清.
文化博弈与文化整合[J]
.长白学刊,2005(5):101-104.
被引量:15
9
张亮.
传统马克思哲学研究模式的历史形成:一种知识社会学审理[J]
.学术月刊,2005,37(12):5-10.
被引量:10
10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95页.
引证文献
4
1
郭凤海,刘建.
写在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主文化整合亚文化的必由之路[J]
.理论探讨,2009(5):64-68.
被引量:3
2
杨云萍.
《颜氏家训》的美育思想及其哲学基础[J]
.船山学刊,2010(2):98-100.
被引量:2
3
郭凤海.
中国文化治理体制改革完善路径思考[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7(3):219-237.
4
杨云萍.
《颜氏家训》的美育思想及其哲学基础[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9,0(1):47-49.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李娜.
试论文化的个体生成与文化自觉[J]
.北方论丛,2011(6):119-121.
被引量:3
2
毕京京,郭凤海.
自由的路向——马克思主义自由实现观的哲学反思[J]
.理论探讨,2013(1):64-69.
3
蔡伟红.
青年文化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效果[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4):60-63.
被引量:1
4
刘晓明,闫正坤.
《颜氏家训》传统普通“知识人”人格美学意涵及养成路径[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4):16-22.
5
卢政.
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美育观念[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9(9):37-41.
被引量:2
1
赴朴初.
佛教常识十问答[J]
.湖南农机,2008(6):36-36.
2
《法音》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三年目录[J]
.法音,1983(6):90-98.
3
李承贵.
宋儒认知和处理佛教及佛、儒关系之情状——朱熹的检讨和超越[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4):17-22.
4
李承贵.
宋代新儒学中的佛、儒关系新论--以儒士佛教观之基本特征为视角的考察[J]
.中国哲学史,2008(1):59-67.
被引量:2
5
李承贵.
儒士佛教观研究的学术价值[J]
.哲学动态,2007(1):35-39.
被引量:2
6
方华.
对当前僧教育的一些意见[J]
.法音,1994,0(11):31-32.
7
李承贵.
王阳明思想世界中的佛教[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5):130-139.
被引量:4
8
一思.
佛陀的人间生活[J]
.法音,1984(3):27-30.
9
李承贵.
朱熹佛教常识论——朱熹对佛教常识的认知及其检讨[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2):25-31.
被引量:2
10
李承贵.
宋代新儒学形成中的佛教助力[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3):18-26.
被引量:1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