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十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
5
Summary of the Study of "Diffcult Problem of Joseph Li" in the Recent Ten Year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近十年来学术界就“李约瑟难题”的研究状况,从对难题本身的辨识及其研究意义、从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解释“李约瑟难题”、从中西科学与文化对比诠释“李约瑟难题”、数学史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难题”与科技文研究及有关方法论问题等5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该问题的研究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作者
疏志芳
汪志国
机构地区
池州师专图书馆
池州师专历史系
出处
《池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73-77,共5页
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研究状况
学术总结
分类号
K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7
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168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57
1
张峰.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21(9):20-23.
被引量:6
2
黄政新.
试解“李约瑟难题”[J]
.江淮论坛,1999(1):79-83.
被引量:2
3
蔡志军.
朱熹与图斐利理性主义特色的确认与比较——兼论“李约瑟难题”[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21(4):10-14.
被引量:1
4
孟现志.
“李约瑟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9):52-54.
被引量:2
5
张培富.
中西方炼金术起源的比较[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17(2):32-35.
被引量:4
6
魏屹东.
李约瑟难题与社会文化语境[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4(3):15-20.
被引量:6
7
李群,卢增澜.
营造良好科学氛围,开创我国科技发展新局面——兼与江晓原、郑培凯教授商榷[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85-89.
被引量:1
8
周昌忠.
中西科学的知识论比较[J]
.学术月刊,1995,27(8):80-84.
被引量:2
9
单淮.
破解“李约瑟难题”——17世纪后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原因探索[J]
.理论学刊,2002(3):108-110.
被引量:4
10
胡也.
“李约瑟难题”的哲学解[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18(2):34-3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77
1
王汝发.
对中国古代科学中有争议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40-43.
被引量:1
2
江晓原.
李约瑟给中国人带来了什么[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3):53-56.
被引量:6
3
李慎之.
东西方文化之我见[J]
.天津社会科学,1998(1):51-54.
被引量:4
4
李约瑟,龚方震,翁经方.
近代科技史作者纵横谈——在第十五届国际科学史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J]
.社会科学战线,1979(3):184-190.
被引量:9
5
M.霍克海默尔,中原.
论哲学的社会功能[J]
.世界哲学,1981(1):1-8.
被引量:5
6
郭树森.
浅谈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哲学遗产的关系[J]
.江西社会科学,1982,2(4):64-68.
被引量:1
7
李世闻.
理性精神:李约瑟问题的钥匙[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9-23.
被引量:20
8
郭书春.
试论刘徽的数学理论体系[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7,9(2):42-48.
被引量:7
9
李文林.
算法、演绎倾向与数学史的分期[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6,8(2):46-50.
被引量:43
10
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
历史上的科学技术结构——试论十七世纪之后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4(5):7-23.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168
1
曹顺庆.
东方文论的重要价值与话语体系的构建[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1):1-11.
被引量:4
2
王汝发.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若干问题的哲学反思[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118-121.
3
邓庆平,蔡喜平.
基督教对近代西方科学的积极作用[J]
.科教文汇,2007(5):91-92.
被引量:1
4
李定庆.
科学精神的培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2(10):10-13.
5
翟晓璞.
大学生破除迷信、崇尚科学精神的路径探索[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6):27-28.
被引量:1
6
张洪雷.
希腊哲学求真精神刍议[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1):168-169.
7
刘桂兰.
“李约瑟难题”与数学理性[J]
.考试周刊,2007(16):23-24.
被引量:1
8
王汝发.
对中国古代科学中有争议的几个问题的认识[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40-43.
被引量:1
9
马国瀚,张建忠.
乐音的意识驱动及“李约瑟问题”[J]
.消费导刊,2009,0(4):234-235.
10
蔡寿松.
中国式管理内在缺陷的文化解读[J]
.消费导刊,2009,0(2):220-221.
同被引文献
19
1
袁江洋.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J]
.科学文化评论,2005,2(2):60-75.
被引量:21
2
戴维斯,袁江洋,罗兴波.
科学和科学家的一千年:988—1988[J]
.科学文化评论,2005,2(2):76-91.
被引量:8
3
胡淑晶.
科技史中的悬案:关于李约瑟之谜研究综述[J]
.甘肃社会科学,2006(6):214-216.
被引量:5
4
魏屹东.
科学主义的实质及其表现形式[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1):10-15.
被引量:15
5
黄寅.
科学主义在当代的超越——基于儒家文化的研究视阈[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4):1-4.
被引量:2
6
姜井水.现代科学认识论与现代科学辩证[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10-15.
7
郭贵春,殷杰.科技哲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5,86.
8
[美]R·K·默顿,著.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6
9
FAN Dainian."Scientism in China-Reviewand Critique."[].Science Times.2005
10
J.李约瑟,徐汝庄.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J]
.自然杂志,1990,13(12):818-827.
被引量:52
引证文献
5
1
赵寰宇,林海燕.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以《庄子·天地篇》答李约瑟难题[J]
.参花(下),2013,0(12):22-22.
2
张佳亮.
科技文化背景的多样性[J]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30(6):627-630.
被引量:2
3
赵克.
两类科学与李约瑟之谜[J]
.西部学刊,2015(2):14-18.
4
仓万林,李红.
高中数学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思考[J]
.数学通讯,2022(24):13-15.
被引量:2
5
方敏.
作为精神资源的新教文化与儒家文化——以现代科学的制度化及对科学主义的超越为例[J]
.基督教文化学刊,2012(1):60-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
1
秦威.
从中外学术期刊栏目设置看中西文化的影响[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476-478.
被引量:10
2
方敏.
从宗教社会学新范式看科学与宗教[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6,38(5):88-95.
被引量:2
3
杨怀中.
科技文化进化及其伦理价值认同[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4):369-373.
被引量:1
4
廖小勇,曾小方.
高中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及教学运用探究——以“三角函数”为例[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3,43(6):74-79.
被引量:3
5
任惠霞.
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思政融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维度与路径[J]
.课程教学研究,2024(2):88-93.
被引量:1
1
张硕.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63-64.
2
蒙本曼.
关于李约瑟和“李约瑟难题”[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1):165-167.
3
张雪.
“李约瑟难题”的长时段考察[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52-56.
被引量:2
4
谢晖.
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2003年年中学术报告会[J]
.江汉考古,2003(3):95-95.
5
昭乌达.
东西方科技的魔咒:李约瑟难题[J]
.中国研究生,2011(1):35-37.
6
杨峰.
遥远的撒马尔罕[J]
.丝绸之路,2001,0(7):4-8.
7
王凤祥.
从“李约瑟难题”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与时代价值[J]
.黑龙江史志,2014(23):45-46.
8
胡伟庆.
学术与科普的合璧之作——读《湖北科学技术史稿》[J]
.江汉考古,1992(4):94-95.
9
解扬.
2008年明史研究综述[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11):11-22.
被引量:2
10
周光召解答“李约瑟难题”现代科技为何没能在中国产生[J]
.当代法学,1999,13(1):23-23.
池州师专学报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