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非连续性教育再思考 被引量:4

More Reflections on the Non-continuous Educ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笔者简要回顾了非连续性教育的提出和国内的研究,认为非连续性教育具有突发性、弱控制性及强影响性,有其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并与“狭义教育”共同构成教育的宏大系统。
作者 雷云 吴定初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7-20,共4页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14

  • 1雅斯贝尔斯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出版社,1991.33.
  • 2博尔诺夫著.《教育人类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版,第56页.
  • 3《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第3辑,第1页.
  • 4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 5[美]威廉·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99.
  • 6[美]赫舍尔.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 7[德]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07-170.
  • 8[俄]尼古拉·别尔嘉耶夫.精神与实在[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07.
  • 9[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53.
  • 10[德]O·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共引文献37

同被引文献13

  • 1张更立,刘云艳,郑科红.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理论对现代幼教的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17(2):76-78. 被引量:4
  • 2吴英,聂发传,何梅.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危机干预[J].护理学报,2006,13(4):32-33. 被引量:32
  • 3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4[3][美]马斯洛,等.人的潜能与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70.
  • 5道格拉斯·凯尔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 6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10.122.
  • 7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17-218.
  • 8[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40.
  • 9[德]潘能伯格.人是什么--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M].李秋零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 10[德]O.F.博尔诺夫著.李其龙译.教育人类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