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发展》
2005年第6期26-27,共2页
同被引文献10
-
1张自尧,刘养卉.甘肃农村劳务输出的市场分析[J].湖南农机,2007(3):33-34. 被引量:1
-
2杜国富.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分析[J].社科纵横,2005,20(4):197-198. 被引量:1
-
3王凤山,阎国庆,任国岩.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3):60-62. 被引量:14
-
4刘七军,李昭楠.关于欠发达地区劳务输出问题的思考——以甘肃为例[J].甘肃农业,2005(6):24-25. 被引量:4
-
5蔡荣生,赵亚平,金驰华.我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6):1-7. 被引量:11
-
6<甘肃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课题组,李喜童.甘肃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7(3):68-70. 被引量:1
-
7刘养卉.甘肃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战略模式选择[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435-439. 被引量:2
-
8胡利民,周培.谈西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政府主导型劳务输出[J].市场周刊,2006,19(9):6-7. 被引量:2
-
9刘乾瑜,徐一鸣,欧本谷,黄晓玲.中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3):76-81. 被引量:13
-
10冯景波.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途径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4(3):23-24. 被引量:24
-
1王佐书.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办法[J].民主,2003,0(4):7-7.
-
2《农业技术经济》一九八六年总目录[J].农业技术经济,1986(12):45-48.
-
3华清.土地报酬运动规律体系探讨[J].农业技术经济,1986(6):29-29.
-
4投入占用产出技术成功应用于全国粮食产量预测[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4,19(2):115-115.
-
5王东阳.论我国粮食生产的潜力、效益与前景[J].农村经济与社会,1992(2):24-30.
-
6董秀茹,刘强,王秋兵.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再思考[J].北方经济,2006(5):58-59. 被引量:5
-
7罗必良.对土地报酬递减问题的再认识[J].农业技术经济,1986(1):5-9.
-
8罗萍.报酬递增与经济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6(11Z):65-66.
-
9曹光荣.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经济学分析[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1(4):9-11. 被引量:1
-
10朱亚财,李红,王丽光,尹相飞,张军生.长春市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S1):131-133. 被引量: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