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型工业化约束下的区域竞争态势及政策含义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在此背景下,区域产业竞争势必出现新的变化。因此,深入研究“十一五”期间区域推进新型工业化中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并在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战略对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作者
贾小玫
田学斌
机构地区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出处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3-125,共3页
Reform
关键词
工业化
区域竞争
中国
产业竞争力
经济增长率
技术创新
分类号
F424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27
同被引文献
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11
1
周叔莲,王伟光.
论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2):30-39.
被引量:41
2
林兆木.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J]
.宏观经济研究,2002(12):3-8.
被引量:57
3
胡鞍钢.《中国经济发展会给世界带来巨大机会》[N].《经济日报》,2003年1月30日.
4
任保平,洪银兴.
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21世纪工业化发展路径的转型[J]
.人文杂志,2004(1):60-66.
被引量:18
5
杨小凯.《后发劣势》(天则经济研究所第181次双周讨论会演讲稿)[EB/OL].http://www.unirule.org.cn/symposium/c181.htm.,2000年12月1日.
6
道格拉斯·诺思 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
7
朱书军,赵进.
比较优势与我国的产业结构政策[J]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95-99.
被引量:7
8
林毅夫.《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与战略选择》[J].CCER简报,(400).
9
周其仁.《专题辩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EB/OL].http://business.sohu.com/20040918/n222112501.shtml.,.
10
Grossman,G.M.and Krueger,A.,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1.110,357-378,1995.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任保平.
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J]
.经济学家,2003(3):4-11.
被引量:57
2
秦海 李东升.解析信息技术产业的经济影响[J].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2000,(11):17-17.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人民日报》,2000年10月19日.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92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M].人民出版社,1972.第296页.
7
《1999年美国的人权记录》,《经济日报》,2000年2月28日.
8
卡尔·夏皮罗,等.2000:《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9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经济的阶段性变化、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
10
http://tech.sina. com. cn/it/enterprise/2000-09-28/38016. shtml.
共引文献
127
1
黄群慧,贺俊,倪红福.
新征程两个阶段的中国新型工业化目标及战略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21(1):1-14.
被引量:22
2
蔡四平,贺正楚.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思考[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3):33-36.
被引量:1
3
陈国宏,李克军.
福建省新型工业化基础评价与比较分析[J]
.东南学术,2004(S1):136-141.
被引量:1
4
曹水群.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兼对西藏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2):10-15.
5
张洪儒.
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点认识[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z1):138-142.
被引量:1
6
高煜,刘志彪.
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及现实问题:1978~2006[J]
.改革,2008(1):73-79.
被引量:16
7
王旭东.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作用[J]
.山东经济,2004,20(4):35-37.
被引量:2
8
黄阳平.
工业化、信息化与我国的战略抉择[J]
.云南社会科学,2003(S1):226-227.
9
李卓娅,米琴.
新经济视角下我国传统产业升级研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7):62-62.
被引量:1
10
李同宁.
以绿色核算引领新型工业化道路[J]
.科技与经济,2004,17(3):62-64.
同被引文献
1
1
吴敬琏.
营造中国自己的硅谷[J]
.开放时代,2001(4):4-9.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王家庭,郝寿义.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运行及前瞻[J]
.改革,2006(9):55-60.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李春洋.
中部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意义[J]
.开放导报,2007(2):17-20.
被引量:5
2
施红星,方志耕,阮爱清.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的系统设计[J]
.开放导报,2007(2):21-24.
被引量:5
3
刘力,林志玲.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布局条件与空间推进模式[J]
.城市,2008(2):8-12.
被引量:3
4
楼迎军.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制度关联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5):12-17.
被引量:1
5
张可云.
从特区到试验区:中国特殊区域战略措施的演进与方向[J]
.开放导报,2008(6):47-49.
被引量:4
6
朱道才,李刚.
统筹城乡试验区的目标取向与三维设计[J]
.改革,2008(3):153-157.
被引量:6
7
朱道才,陆林.
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的系统目标与创新设计[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5):8-11.
被引量:5
8
谢文照,罗爱静.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知识产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
.情报杂志,2010,29(9):89-92.
被引量:9
9
邓金堂,李进兵.
我国区域产业创新研究演进与展望[J]
.软科学,2011,25(4):19-22.
被引量:2
10
王建文.
发展对台离岸金融,构建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2(1):29-31.
被引量:1
1
余绍标.
搞好山区综合开发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广东省高州市发展农业的经验[J]
.农村经济与技术,2000,22(6):22-23.
2
许雨文.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决心和勇气[J]
.中国人才,2010(10):59-59.
3
郑巧一.
试论焦裕禄精神 在中原崛起中的重要意义[J]
.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11(2):30-31.
4
陈池波,杜辉.
扶贫开发:从行政单元向地理区域协调推进[J]
.经济管理,2009,35(6):156-160.
被引量:7
5
段七零.
论长江三角洲区域大都市区的形成和发展[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2(4):104-110.
6
朱建中.
十年改革的经验和教训[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8,14(6):87-87.
7
何渊.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科技企业孵化器载体建设[J]
.安徽科技,2010(7):13-15.
8
于若梅.
加快开放步伐 焕发老工业基地青春[J]
.理论界,1994(4):38-39.
9
职业能力建设的区域推进[J]
.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2):65-67.
10
武小欣.
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和问题[J]
.领导之友,2007(2):27-29.
被引量:2
改革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