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哲学形成时期的两种结构转换及其当代意义

Two Structural Changes and Their Contemporary Implic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Emergence of Marxist Philosoph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两部马克思新世界观形成时期的著作中,存在着一种显性结构与隐性结构的转换。在《提纲》中马克思是以实践的科学规定为显性结构来导向唯物历史观的隐性结构的,而在《形态》中马克思则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显性结构来还原实践的具体形态的隐性结构的。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形成时期的这两种结构转换,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 刘荣军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7-52,共6页 Fujian Tribune
基金 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之一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0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24页.
  • 3陆剑杰.“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J].中国社会科学,1996(5):88-102. 被引量:7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73页.
  • 5吴晓明.马克思实践学说的本体论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1996(8):25-38. 被引量:16
  • 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70页.
  • 7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8.《列宁全集》(第14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48页.
  • 9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3、76、178页.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