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4,共5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6
-
1德里克 王宁等译.《后革命氛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8页.
-
2《<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959年,1985年,人民出版社.
-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
-
5萨义德.《东方学》[M].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4、414、422页.
-
6Ahmad, Aijaz, 1992, In Theory: Classes, Literatures, London: Verso.
共引文献608
-
1庄仕文,李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5-17.
-
2王江燕.民主政治建设与公共权力监督[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1):11-14. 被引量:2
-
3戈钟庆.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2-45.
-
4周新城.经济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J].经济经纬,2004,21(4):1-4.
-
5杨学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观念[J].哲学研究,2003(2):8-10.
-
6王岩.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主义重构[J].哲学研究,2003(3):10-14. 被引量:12
-
7陆剑杰.马克思哲学中人文关怀维度的“解蔽” 要靠对它的实践论的正确解读[J].哲学研究,2003(3):35-37. 被引量:5
-
8张玉存.中国古代“为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集体观之比较[J].理论学刊,2002(6):113-115. 被引量:4
-
9毛健.论经济增长中的跳跃发展规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4):15-19. 被引量:1
-
10陈飞龙.论邓小平文艺以人民为本的思想[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4):4-8.
同被引文献89
-
1高岱.西方学术界殖民主义研究评析[J].世界历史,1998(2):84-92. 被引量:2
-
2继红.以色列学者卡米纳评赛义德对马克思的歪曲[J].国外理论动态,1998(5):16-19. 被引量:1
-
3杨学功.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新形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5):32-37. 被引量:15
-
4李文阁.哲学家何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6):42-47. 被引量:5
-
5吴晓明.重估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性质与意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2-11. 被引量:11
-
6贺来.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价值虚无主义课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12-19. 被引量:20
-
7罗钢.资本逻辑与历史差异——关于后殖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考[J].外国文学评论,2002(4):118-127. 被引量:13
-
8邓晓芒.建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体系[J].学术月刊,2004,36(12):27-34. 被引量:11
-
9俞吾金.运用差异分析法研究马克思的学说[J].哲学动态,2004(12):3-8. 被引量:25
-
10俞吾金.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5(1):4-10. 被引量:145
-
1杨英明.是等值不是等字:关于词语汉译英[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95,19(2):128-128. 被引量:2
-
2何慧璐.浅谈修辞学与语法学的本质区别[J].金田,2011(10):136-136.
-
3方晓红.我国抗战新闻史研究的补白之作——评《桂林抗战新闻史》[J].青年记者,2014(4):89-90.
-
4郑重.版权贸易中的后殖民主义[J].出版广角,2004(8):30-32. 被引量:1
-
5《中国知识分子的马克思哲学》出版[J].学术动态(北京),2013(31):22-22.
-
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J].全国新书目,2003,0(4):30-31.
-
7乔洁.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4(3):8-10.
-
8楚江亭.后殖民主义研究与我国教育发展战略选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4-7. 被引量:2
-
9信息传递[J].学术月刊,2012,44(10):137-137.
-
10王建平.新闻传播生态环境的新态势[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11):7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