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迷失:新时期文艺学建设的若干反思
被引量:1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7-190,共4页
Literary Review
参考文献5
-
1王宁.《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学理论的国际化》[A]..《全球化与文化:西方与中国》[C].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5页.
-
2曹卫东.认同话语与文艺学学科反思[J].文艺研究,2004(1):15-15. 被引量:12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2页.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46页.
-
5高小康.从文化批判回到学术研究[J].文艺研究,2004(1):15-15. 被引量:9
共引文献784
-
1汪进元,张艳.论社会制约权力——权力制约的再思考[J].法商研究,2004,21(4):84-90. 被引量:12
-
2方世南.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深刻意蕴与当代价值——试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9-16. 被引量:17
-
3顾智明.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
4章剑生.论政治文明与程序正义[J].江海学刊,2004(4):120-124. 被引量:6
-
5乔耀章.重构政府经济基础——对转变政府职能问题的深度思考[J].浙江学刊,2004(4):16-26. 被引量:8
-
6谭培文.利益与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疑难的戈尔迪之结[J].南京社会科学,2004(8):10-16. 被引量:3
-
7李希秋,李晶晶.对主体趋利行为最大化的道德指问[J].江汉论坛,2004(8):24-26. 被引量:3
-
8牛亚君,丁德昌.试论党的执政为民本质的基本内涵和理论价值[J].江汉论坛,2004(8):49-51. 被引量:2
-
9赵德宇.日本近代化溯源——洋学[J].日本学刊,2004(4):136-149. 被引量:2
-
10曹劲松,宋惠芳.信息伦理原则的价值取向与责任要求[J].江海学刊,2004(5):57-63.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11
-
1周宪.文化研究:学科抑或策略?[J].文艺研究,2002(4):26-32. 被引量:51
-
2阎嘉.“马赛克主义”:21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基本走向[J].文艺理论研究,2005(1):66-68. 被引量:13
-
3周宪.文学与认同[J].文学评论,2006(6):5-13. 被引量:74
-
4支宇.“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J].文艺理论研究,2006(6):15-23. 被引量:39
-
5[美]爱德华·赛义德.《赛义德自选集》,谢少波,韩刚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0页.
-
6See Arthur S. Reber, 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95.
-
7[美]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
8[美]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3页.
-
9Stuart Hall and Paul de Gey, eds., Ques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 London: Sage, 1996, p. 4, p. 4.
-
10See Eric Hobsbawm and Terence Ranger, eds.,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
1别蓉.文化与性别[J].文学教育,2008(11):136-137.
-
2李衍柱.重读黑格尔──谈黑格尔《美学》与中国文艺学建设[J].文学评论,1999(3):80-91. 被引量:5
-
3邵大箴.祝贺与感谢[J].文艺研究,2009(5):14-15.
-
4樊义红.从本质的认同论到建构的认同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224-228. 被引量:11
-
5胡军.中国现代哲学视野下的分析哲学[J].思想与文化,2009(1):14-23.
-
6邹华.韦尔施美学的“审美化”概念[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2):46-51.
-
7赵毅衡.《反讽时代:形式论与文化批评》前言[J].东吴学术,2011(2):150-152. 被引量:1
-
8钱崇涛,刘忠.“文化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J].资料通讯,2003(9):28-29.
-
9王文参.神话原型批评对中国民间文艺学建设的方法论意义[J].文艺评论,2005(4):8-11.
-
10徐曙海.和谐之美与文艺学建设--和谐文化理论给我们的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08(6):111-11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