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增强民族国家政治能力的复合宪法模式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政治能力是民族国家在宪政框架下解决政治冲突的能力。如何增长民族国家的政治能力、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可持续发展,是包括第三世界国家在内的民族国家面临的现实课题。宪政制度的建立,是增长政治能力的普遍途径。宪政制度的建立又体现在宪法由低到高发展的三种形态,即政治宪法、法律宪法和社会/公民宪法的形态。然而由于时间与任务的冲突,第三世界国家在制度设计与建设上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在利用与整合现有宪法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对这三种发展形态的宪法进行整合而成的复合宪法模式,正是第三世界国家增加政治能力、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可持续发展的可行的、现实的途径。
作者 欧阳景根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57,共10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0

  • 1亨廷顿著 王冠华译.《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一章[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
  • 2Robert W. Jackman, Power without force: the political capacity of nation- states, Michigan University Press, 1993.
  • 3Jon Elster, Claus Offe, and Ulrich K. Preuss, Institutional design in post - communist societi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 4Karl Loewenstein, Political power and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7, pp123 - 163.
  • 5[美]肯尼思·W·汤普森 张志铭译.《宪法的政治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8月版.第4-5页.
  • 6Walter F. Murphy, "Constitutions, constitutionalism,and democracy", in Douglas Greenberg and Stanley N. Katz (eds.), Constitutionalism and democracy: transition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3-25.
  • 7Nathan J. Brown, Constitutions in a non- constitutional world: Arab basic laws and the prospects for accountable government,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02, pp10 - 13.
  • 8[英]惠尔(Wheare K.C.)著 甘藏春 觉晓译.《现代宪法》[M].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第1版..
  • 9Ivo D. Duchacek, Power maps: comparative politics of constitutions, American Bibliographical Center- Clio Press,1973.
  • 10[澳]布伦南 [美]布坎南著 冯克利 秋风译.《宪政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二级参考文献8

  • 1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 2罗科斯·庞德.普通法的精神[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 3Jane-Erik Lane.Constitutions and political theory[M]. ManchesterUniversity Press, 1996.
  • 4Lochner v. New York, 198 U. S. 45[Z].
  • 5索利·J·索拉布吉 路易斯·亨金 阿尔伯特·罗森塔尔主编.美国和印度的平等问题[A].路易斯·亨金,阿尔伯特·罗森塔尔主编.宪政与权利[C].北京:三联书店,1996..
  • 6Brown v.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Z]. U. S.
  • 7(英)惠尔著.甘藏春,觉晓译.现代宪法[M].甘肃: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
  • 8有些学者使用宪法危机这个概念,但我认为宪法危机更加侧重于对某一危及宪法实施的事件或过程的强调,这一事件或过程本身不一定导致了宪法的终止状态,比如1937年罗斯福总统与联邦最高法院的对峙(他提出把最高法院法官的数量由9名增至15名的改组方案).尽管当时这种对立很激烈,但并没有导致宪法的中止,问题最终以联邦最高法院的让步(此后在一系列宪法性案件中多次做出有利于新政改革的裁决)在宪法框架内得到解决.所以,宪法危机是一种政治僵局,但并不一定导致宪法中止实施的局面.相反,宪政挫折强调的是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严重到宪法不能继续运作,甚至宪法已经处于中止实施乃至被废止的状态.宪法危机不能说一定是宪政挫折,但宪政挫折一定包含着宪法危机的因素,也就是说,从程度上言,宪法危机的程度要轻于宪政挫折.宪法危机不一定说明宪政体制已经崩溃,而宪政挫折表明宪政体制已经事实上崩溃.还有学者提出了宪政失败的概念,但我认为使用这一概念有欠妥当.因为如果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国家的宪政挫折都不可能是建设宪政的最终结局,因而也就不可能下结论说暂时的宪政挫折或宪法危机是最终的宪政失败.

共引文献3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