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家伦理文化的结构分析与其调整机制研究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基于对儒家伦理文化逻辑结构的分析,文章认为儒家伦理文化具有与法律规范同样的逻辑结构,都是以行为后果保障行为标准的实现,因而其调整机理相同。儒家先哲以社会秩序的要求为儒家伦理规范的行为标准,将伦理评价与人的精神性高级需要相统一,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解决这一冲突,将群众身边言行符合儒家伦理要求的人树立为理想人格供社会公众学习,从而使该伦理要求成为一种大众共享文化。其缺陷是儒家伦理规范的实施在流动、匿名、价值多元与宗教信仰自由的现代社会缺乏可靠性,无法为社会提供可靠的预期,法律规范的调整正好克服了这一缺陷。
作者 刘正峰 许翔
出处 《理论界》 2005年第7期145-147,共3页 Theory Horiz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 1马斯洛(Maslow,A.H.)著,许金声,程朝翔.动机与人格[M]华夏出版社,1987.

同被引文献13

  • 1钱玉林.禁止权利滥用的法理分析[J].现代法学,2002,24(1):55-61. 被引量:69
  • 2刘正峰.法律的调整机制及其缺陷分析[J].浙江学刊,2005(5):142-145. 被引量:5
  • 3刘正峰.民法诚信制度的教会法渊源[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7,22(3):102-108. 被引量:1
  • 4高哲 温元著 贾建梅.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 5[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余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15,85.
  • 6[美]克莱德·克鲁克洪等.文化与个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8.
  • 7施鸿宝.闽杂记.转引自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组织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0:104.
  • 8沦语[Z].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4.
  • 9太上感应篇[Z].
  • 10马太福音[Z],第22章,第34-40节.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