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
4
Problems and Measures in "Two-Course" Teaching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高校“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对“两课”教学现状的调查 ,影响“两课”教学效果具有多种原因。
作者
杨华
柯奔
庄兴忠
机构地区
温州医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2-115,共4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Teachers Coliege
关键词
两课教学
现状
对策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7
1
张安强.
以学生为本——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所在[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87-87.
被引量:8
2
秦晓波.
加强高校“两课”教学的新思考[J]
.辽宁教育研究,2004(1):83-84.
被引量:3
3
黄泽文.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1):86-90.
被引量:18
4
曾雅丽,刘红斌,丁红星,吴新,梁小伊.
新时期“两课”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82-85.
被引量:4
5
高春兰.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4(3):74-76.
被引量:13
6
田春明,白燕.
新形势下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方法与途径[J]
.中国高教研究,2003(6):88-89.
被引量:8
7
徐德刚,王昕秀,卢江.
高校“两课”实效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2003,22(1):99-101.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钟赤.
加强和改进高校“两课”建设的思考[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83-86.
被引量:1
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A]..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0.
3
詹万生.21世纪中国德育发展的大趋势[J].教育研究,1998,(10).
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1994-09..
5
.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试行)[Z].,1995-12..
6
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Z].,1998-06..
7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25-11.
8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人民日报,2000—03-01(1).
9
张振西,王云善,杨中冰.
农牧高校“两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J]
.高等农业教育,2000(3):46-48.
被引量:1
10
毕于建,兰迎春.
关于高校“两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2(3):74-7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52
1
马生晓.
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8):11-13.
被引量:3
2
简德平,吕红梅.
“两课”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文教资料,2008(18):157-159.
3
李莹.
论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1-3.
4
徐坚.
转型期政治经济学教学理念的变革[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4,20(S1):188-190.
被引量:1
5
闻忠禧.
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27(6):85-87.
6
刘丽萍.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两课”教学[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23(6):37-38.
7
徐键.
提高素质 更新观念 增强“两课”教学的人文魅力[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12):94-95.
8
林美卿,周新辉,吴伟安.
"两课"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4,6(4):38-40.
被引量:13
9
仇毅.
医学院校“两课”教学建设的方法论研究[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30-33.
被引量:6
10
李小平,董博.
学分制条件下实现“两课”教育教学实效的理性思考[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3):110-114.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5
1
苏学会.
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J]
.文教资料,2006(10):75-76.
被引量:2
2
甘宗郊.
高校“两课”教学改革刍议[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19(2):90-92.
被引量:6
3
于占元.
高校“两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辽宁教育研究,2004(8):91-92.
被引量:4
4
邓卫东.
努力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J]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6(4):27-27.
被引量:1
5
任东景.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
.呼兰师专学报,2002,18(2):41-44.
被引量:3
6
陈翠岚.
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增强“两课”实效性[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4(3):133-134.
被引量:4
7
岳晓玲.
当前高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江科技,2006,27(3):9-9.
被引量:4
8
袁永和.
高校“两课”教学吸引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26(4):38-40.
被引量:8
9
陈雄俊.
“两课”教学实效性的矛盾分析[J]
.教育与职业,2007(24):147-148.
被引量:3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2009.
引证文献
4
1
武学志.
浅议高校“两课”教学改革[J]
.科技信息,2008(16):185-185.
2
崔寅.
试论商科院校“两课”教育的实效性[J]
.商场现代化,2010(17):185-185.
3
余守萍.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两课”教学工作研究[J]
.科教文汇,2010(24):3-4.
4
陈育钦,邱镛妃.
困境与求解: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探析[J]
.黑龙江史志,2008(4X):80-81.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唐子茜.
高校《特色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方法浅议[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6):225-225.
2
陈育钦,李金凤.
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若干思考[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1):114-116.
被引量:3
3
唐子茜.
二本院校《毛中特》的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11):237-238.
被引量:1
4
刘辉,于美军,谢欣,穆静雯.
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探析[J]
.医学与社会,2012,25(1):89-90.
5
唐子茜.
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18(4):181-182.
1
邢叶荣,杨兴香.
浅谈增强“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105-107.
2
梁妙荣.
影响高校“两课”教学效果因素分析[J]
.高等农业教育,2002(3):48-51.
3
李建成.
努力攻克“两课”改革的难点问题[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94,14(3):52-55.
4
黄德超.
影响高校“两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对策探讨[J]
.福建高教研究,2003(4):65-66.
5
李桂兰.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增强“两课”教学效果[J]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2):48-49.
被引量:1
6
李桂兰.
河南纺专"两课"教学效果的调查[J]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4):56-57.
7
郑爱文.
试论“两课”教学的艺术[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82-83.
8
徐文军,吕军利.
高校“两课”教学中的双主体刍议[J]
.中国林业教育,2006,24(3):54-56.
被引量:1
9
祁麟.
如何构建高校“两课”教学和谐课堂[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7(2):23-24.
10
肖继新,宁丽新,王丽玲.
如何增强“两课”教学效果[J]
.大家,2010(6):81-81.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