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自我范导的道德与相互范导的道德——兼谈对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的一点看法
被引量:
2
On Moral by Own Leading and Moral by Common Leading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道德直接发挥范导作用时对象的不同,道德可以分为两类,即自我范导的道德和相互范导的道德。两类道德各自有着自身的价值。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相互范导的道德应该是社会道德的主体内容。这一结论,能够帮助我们对当前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反思,并走出理论上的困境。
作者
贾新奇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2005年第7期146-148,共3页
Theory Monthly
关键词
自我范导的道德
相互范导的道德
公民道德建设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3
1
叶芳云,王博.
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演变过程及存在的问题[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12):109-112.
被引量:3
2
刘献君.
建国五十年大学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高等教育研究,1999,20(4):29-39.
被引量:41
3
蔡志良.
道德能力及其养成[J]
.教育评论,2003(5):48-50.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
1
贾新奇.
论中国伦理思想的近代转型——从公民道德的角度所作的考察[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10):97-101.
被引量:7
2
李文政.
传承与创新——当前国内德育模式构建理论探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08(9):75-7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储德峰.
学分制下高校德育模式的主体性[J]
.现代教育管理,2009(8):121-124.
被引量:1
2
赖淑芳.
大学生公民道德意识的培育研究[J]
.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10(3):73-75.
被引量:2
3
檀传宝.
论“公民”概念的特殊性与普适性--兼论公民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J]
.教育研究,2010,31(5):17-22.
被引量:61
4
赖淑芳.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现代转型形态的可能性分析——从私人道德角度所作的可能性考察[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6-28.
5
王爱祥.
形式借鉴与内涵提升——转型背景下德育的创新实践[J]
.当代青年研究,2011(10):59-62.
6
赖淑芳.
公民伦理与公职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J]
.廉政文化研究,2012,3(6):24-30.
7
刘霞.
基于儒家伦理精神的中国公民教育[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4,34(4):111-114.
被引量:2
8
熊筱晶,严运楼.
高校知性德育模式创新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9):38-40.
被引量:1
9
曾妮,班建武.
生态公民的内涵及其培育[J]
.教育学报,2015,11(3):12-18.
被引量:14
10
张芹,周山东.
新时代强化公民健康责任教育论析[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3,38(5):123-128.
被引量:1
1
李慧敏.
试论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当代理论缺失[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3):19-22.
2
于民雄.
儒家义利观与市场经济[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6):64-66.
被引量:2
3
江畅.
哲学价值论:地位及意义[J]
.天津社会科学,2002(5):33-35.
被引量:5
4
王南湜.
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内在张力[J]
.江海学刊,2005(5):50-55.
被引量:5
5
郑伟平.
论信念的知识规范[J]
.哲学研究,2015(4):93-98.
被引量:11
6
杨东东.
哈贝马斯公共性范畴的嬗变[J]
.东岳论丛,2012,33(1):83-88.
被引量:6
7
张震.
美的理念与终极价值——柏拉图的美学价值论[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2):57-61.
8
张曙光.
从“应当”到“目的”再到“历史”——对康德价值思想的批判性解读与借鉴[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3(1):9-21.
被引量:2
9
王和丽.
美的理念与终极价值——柏拉图的美学价值论[J]
.东方企业文化,2011(6X):239-239.
10
罗骞,蒋超英.
康德“自在之物”辨正——兼谈对康德哲学阅读范式的转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3):64-68.
被引量:2
理论月刊
200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