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0kV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探讨
被引量:
4
Investigation on Grounding Methods of 10 kV Distribution Power Network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运行经验和统计数据为基础,结构消弧线圈补偿作用的理论,介绍分析了梅州城区鞯变电站10kV配电网智能化快速消弧系统,KD-XH型自动补偿消弧线圈工作原理以及投运运行情况;对装置投入运行后的情况作了典型分析,提出了配网中性点理想接地方式。
作者
曾荣华
机构地区
广东电网公司梅州供电分公司
出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90,共2页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关键词
中性点接地方式
消弧线圈
全补偿
串联谐振过电压
分类号
TM862 [电气工程—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1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与绝缘配合[S].[S].,1997..
2
许颖.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和绝缘水平[R].北京: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1998..
3
张山,杨玉昆,潘华东,陆国庆.
KD-XH型智能化快速消弧系统应用效果分析[J]
.高电压技术,2001,27(4):77-78.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
1
陆国庆,姜新宇,欧阳旭东,周良才.
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自动快速消弧系统——配电网中性点新型接地方式的实现[J]
.电网技术,2000,24(7):25-28.
被引量:59
共引文献
12
1
张谦.
快速消弧系统在城区变电站的应用探讨[J]
.广西电力,2006,29(6):89-90.
2
张明.
发电厂厂用电系统的接地问题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113-113.
3
张谦.
快速消弧系统在城区变电站的应用[J]
.湖南电力,2006,26(6):37-39.
4
邹浩斌,胡少强,刘利平,孙何洪.
基于小扰动原理的单相接地选线装置[J]
.继电器,2007,35(2):20-24.
被引量:12
5
程路,陈乔夫,张宇,任晓红,黄小华.
变压器负载可控的新型自动调谐消弧线圈[J]
.高电压技术,2007,33(6):50-54.
被引量:11
6
何颋.
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投入引起谐振过电压的原因[J]
.高电压技术,2007,33(9):216-217.
被引量:10
7
陈锐.
基于快速消弧线圈的扰动法选线分析及应用[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8,36(20):41-44.
被引量:6
8
YUAN Tao,SIMA Wen-xia,RAN Rui,ZHU Wei.
Combination Operation for Neutral Point of 35 kV Power Grids in Mountainous Area[J]
.高电压技术,2008,34(12):2626-2630.
被引量:2
9
赵祝伟,裴凌云,孙志明,孟忠.
消弧线圈现场安装配置分析与应用研究[J]
.华北电力技术,2012(5):25-28.
被引量:2
10
林林,王军,刁彦平,马军,杨二兵,夏周武,尚东慧.
220kV母线隔离开关带电检修研究与实践[J]
.电工技术,2014(6):48-5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4
1
李润先.
谐振接地是我国中压电网最理想的接地方式[J]
.高电压技术,1994,20(1):40-43.
被引量:14
2
吴峥嵘.
预调式和随调式消弧线圈暨铁磁谐振分析[J]
.上海电力,2005,18(5):505-508.
被引量:3
3
周原,赵立进,康鹏,吴晖,曾华荣,罗飞,马晓红.
贵州省10kV城市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J]
.电网技术,2006,30(20):61-65.
被引量:15
4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S].[S].,1997..
5
国家电网生技[2005]172号 10 kV-66 kV消弧线圈装置运行规范[S],2005.
6
张静芳.
惠州电网小电流接地系统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
.广东电力,2012,25(10):122-124.
被引量:3
7
陆国庆,姜新宇,欧阳旭东,周良才.
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自动快速消弧系统——配电网中性点新型接地方式的实现[J]
.电网技术,2000,24(7):25-28.
被引量:59
8
张山,杨玉昆,潘华东,陆国庆.
KD-XH型智能化快速消弧系统应用效果分析[J]
.高电压技术,2001,27(4):77-78.
被引量:12
9
成展强.
ZnYn11型曲折接地变压器核相异常分析[J]
.广东电力,2015,28(2):61-63.
被引量:3
10
黄方.
10kV配电网传输系统中采用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的探讨[J]
.电子制作,2020,28(14):79-80.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何颋.
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投入引起谐振过电压的原因[J]
.高电压技术,2007,33(9):216-217.
被引量:10
2
刘扬,唐莹莹.
谐振接地系统假接地现象的分析与研究[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34(S1):114-116.
3
刘配配.
一种10kV小电阻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定位方法[J]
.电力设备管理,2020,0(6):66-67.
被引量:2
4
张甜,朱传宗,朱海峰.
10 kV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经验简析[J]
.水电站机电技术,2020,43(12):1-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王庚良,路永玲,毛文博.
配电网铁磁谐振过电压研究[J]
.陕西电力,2011,39(12):50-53.
被引量:3
2
陈红光,刘渝根,黄晓刚,田资,冷迪,成文杰.
35kV配电网消弧线圈的应用研究[J]
.高压电器,2013,49(3):29-35.
被引量:10
3
姚天亮,杨德洲,郑昕.
动态补偿消弧线圈在大型风电场灭弧中的应用[J]
.电力建设,2013,34(3):109-112.
被引量:3
4
李晓波,刘宝稳,王崇林.
谐振接地系统零序电压轨迹及精确控制方法[J]
.电网技术,2013,37(9):2669-2674.
被引量:19
5
杨新,陈宇昊.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虚假接地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
.机电信息,2013(36):10-11.
被引量:2
6
刘宝稳,王崇林,李晓波.
不对称电网不完全接地故障零序电压轨迹及应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28):4959-4967.
被引量:34
7
刘宝稳,李晓波.
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变参调谐通用方法[J]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5,27(9):1-6.
被引量:9
8
黄杨珏,李瑞,李鑫,文习山,汪进锋,徐晓刚.
配电网合环引起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的谐振过电压研究[J]
.高压电器,2016,52(8):108-113.
被引量:9
9
陈炜炜,詹跃东.
基于无功补偿设备的谐振过电压检测和抑制控制方法研究[J]
.电子测量技术,2019,42(1):11-15.
被引量:5
10
薛永端,李广,徐丙垠.
利用熄弧后暂态信息测量谐振接地系统的对地电容[J]
.电工技术学报,2020,35(7):1521-1528.
被引量:14
1
刘国明,马杰,韩丽明.
10kV配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探讨[J]
.河南电力,2010,38(4):22-24.
2
邹礼华.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串联谐振过电压的限制[J]
.四川电力技术,1999,22(6):39-42.
被引量:1
3
路改强.
220kV串联谐振过电压分析及对策[J]
.华中电力,2002,15(2):38-40.
被引量:3
4
周燕莉.
消弧线圈串、并联电阻接地方式研究[J]
.甘肃电力技术,2009(4):1-5.
5
周燕莉.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提高阻尼率的方法[J]
.甘肃电力技术,2003(1):15-19.
6
崔志永,孙岩洲.
谐振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的优化及仿真[J]
.华东电力,2011,39(6):937-940.
7
叶启明.
串联谐振过电压的分析与对策[J]
.大众用电,2007(10):28-30.
被引量:1
8
李红霞.
调匝式消弧线圈阻尼电阻的选取原则分析[J]
.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6(3):64-66.
被引量:2
9
师冬霞,陆国庆,姜新宇,刘勇.
KD-XH型配电网智能化快速消弧系统[J]
.电力设备,2001,2(3):29-31.
被引量:5
10
雷楚坚.
浅谈电力系统串联谐振过电压的危害及抑制措施[J]
.科技资讯,2010,8(25):61-61.
被引量:3
高电压技术
200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