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齐美尔的现代性:现代文化形态下的心性体验
被引量:
12
Ziemel's Modernity: Spiritual Understanding Under the Form of Modern Culture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生命哲学和文化社会学的立场视角,齐美尔说明了主、客观文化走向分裂对立的“文化悲剧”;从日益扩张的货币经济的文化意义,结合与之交织的劳动分工的发展,齐美尔揭示了“文化悲剧”在现代社会的展开即现代文化形态;从对货币经济所主宰的现代外部文化形态的顺应、反弹、逃逸等不同反应方式中,齐美尔描述了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和心性结构。
作者
王小章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50,共8页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关键词
齐美尔
客观文化
主观文化
货币
文化形态
社会文化
分类号
C91-06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15
1
北川东子 赵玉婷译.《齐美尔:生存形式》[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95-196页.
2
弗瑞斯比 崔华 段方译 载张一兵 周晓虹 周宪主编.《现代生活的审美》[A].崔华、段方译,载张一兵、周晓虹、周宪主编.《社会理论论丛》(第一辑)[C].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尼格尔·多德著 陶传进译.《社会理论与现代性》[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4
齐美尔 费勇 吴燕译.《时尚的哲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
5
齐美尔 涯鸿 宇声译.《桥与门》[M].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
6
齐美尔 刘小枫编 顾仁明译.《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年..
7
Frisby,D. , ‘George Simmel, First Sociologist of Modernity ', In: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 1985, No. 2.
8
Frisby, D., Fragments of Modernity, The MIT Press, 1986.
9
Frisby, D., ‘Introduction to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hilosophy of Money', In: The Philosophy of Money, 1978.
10
Oakes, Guy, (ed.) George Simmel on Woman, Sexuality and Love,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
共引文献
29
1
吴志强.
舞蹈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3):40-44.
被引量:2
2
陈赟.
性善:一种引导性的概念——孟子性善论的哲学意蕴与方法内涵[J]
.现代哲学,2003(1):82-88.
被引量:12
3
王小章.
现代性自我如何可能:齐美尔与韦伯的比较[J]
.社会学研究,2004(5):28-36.
被引量:18
4
李红专,陈路.
现代西方工具理性的扩张及其反思[J]
.天津社会科学,2005(1):46-50.
被引量:7
5
李瑞昌.
商谈民主:哈贝马斯与吉登斯的分歧[J]
.浙江学刊,2005(2):126-130.
被引量:14
6
欧阳彬,朱红文.
社会是一件艺术品——西美尔的“社会学美学”思想探析[J]
.天津社会科学,2005(2):65-69.
被引量:3
7
尹保云.
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历史定位[J]
.学术月刊,2005,37(10):15-21.
被引量:8
8
郑也夫.
论时尚[J]
.浙江社会科学,2006(2):141-148.
被引量:31
9
刘悦笛.
在“批判启蒙”与“审美批判”之间——构建“全面的现代性”[J]
.学术月刊,2006,38(9):35-41.
被引量:5
10
关锋.
和谐之道:劳动范式还是交往范式[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3):74-8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6
1
李炜.
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J]
.青年研究,1999(1):44-47.
被引量:29
2
张兆曙,蔡志海.
结构范式和行动范式的对立与贯通——对经典社会学理论的回顾与再思考[J]
.学术论坛,2004,27(5):61-65.
被引量:6
3
王晓燕.
奢侈·禁欲·金钱——评桑巴特、齐美尔、韦伯关于资本主义动力与矛盾观点[J]
.理论月刊,2004(10):51-53.
被引量:3
4
郭景萍.
西美尔:文化视野中的情感研究[J]
.学术探索,2004(10):73-76.
被引量:5
5
何小微.
后现代知识观及其教育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6(1):20-23.
被引量:17
6
杨晓.
复杂哲学视野中的终身教育[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31-136.
被引量:7
7
白宗新.
论知识观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2):5-9.
被引量:3
8
刘汉辉.
论终身教育体系:构架、实现方式及功能[J]
.广东社会科学,2007(4):178-183.
被引量:15
9
刘翠兰.
论终身学习的教育目的[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1):7-8.
被引量:2
10
乔治·瑞泽尔.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典根源[M].杨淑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引证文献
12
1
张丹.
抵达内心的彼岸:《送我上青云》中“80后”女文青的浮世漂流[J]
.电影新作,2020(4):68-71.
被引量:1
2
洪星球.
齐美尔:忧郁的栖居者[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93-95.
被引量:2
3
袁贵雨.
对齐美尔“文化悲剧”理论的新思考——基于知识观和教育观的角度[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3):12-15.
4
赵方杜.
齐美尔的现代性理论探析[J]
.甘肃理论学刊,2009(4):84-89.
被引量:3
5
蒋逸民.
西美尔对现代都市精神生活的诊断[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3(6):57-64.
被引量:4
6
胡洁.
文化异化及对现代性的反思[J]
.黑河学刊,2012(1):19-21.
被引量:1
7
谷玉良.
人的现代性:女性对男性的反思性超越[J]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3(1):12-14.
8
吕钊,龚鑫.
现代性图景中西美尔都市精神探究[J]
.求索,2013(11):244-246.
被引量:2
9
宋扬,夏磊.
探源齐美尔社会学中悲观主义——齐美尔眼中的现代社会[J]
.黑龙江史志,2008(8X):92-93.
10
高升,赵岷,李翠霞.
协同优势理论视野下体育集体行动困境的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5):70-7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陶宇.
时空的镜像:社会记忆的理论谱系与研究推进[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5):76-84.
被引量:2
2
胡洁.
文化异化及对现代性的反思[J]
.黑河学刊,2012(1):19-21.
被引量:1
3
袁帅.
浅窥吸血鬼流行文化的美学特征[J]
.卷宗,2012(8):4-5.
4
杨剑锋.
原生态与日常化:微博新闻的本质特征[J]
.新闻知识,2013(12):9-11.
5
唐惠敏.
文化的异化——“快餐文化”现象的文化社会学解读[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1):50-53.
被引量:1
6
胡业方,叶柯霖.
试论齐美尔对现代性的思考[J]
.安顺学院学报,2014,16(4):92-93.
7
陈爱敏.
论都市戏剧与都市精神——以20世纪美国都市戏剧为重点[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57-64.
被引量:1
8
杨增莉.
徐峥“囧”系列电影中的情感叙事研究[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20,40(7):74-78.
被引量:1
9
黄钟军,周乐乐.
“囧”系列电影中的矛盾设置与融合表达[J]
.电影评介,2021(9):1-5.
10
洪舒华.
试论农村老年群体的数字化生存[J]
.济宁学院学报,2021,42(4):88-94.
被引量:5
1
袁敦卫.
从齐美尔看当代审美文化的内在冲突[J]
.船山学刊,2009(2):221-224.
2
陈戎女.
西美尔文化——现代性理论述评[J]
.学术研究,2000(2):107-114.
被引量:3
3
党荣珍.
现代传媒下的大众文化[J]
.消费导刊,2007,0(3):160-161.
被引量:1
4
胡洁.
文化异化及对现代性的反思[J]
.黑河学刊,2012(1):19-21.
被引量:1
5
徐秋琴.
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观文化意识的培养[J]
.太原大学学报,2004,5(2):62-64.
6
杨向荣,鲁淑媛.
从文化悲剧诊断到文化工业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齐美尔的批判与超越[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6(2):65-80.
被引量:1
7
刘霞.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儒家思想[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309-310.
被引量:2
8
金刚反弹[J]
.当代体育,2005(9):82-83.
9
刘慧玲.
对当代大众文化本质特征的思考[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75-77.
被引量:3
10
赵茜.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文化的重塑[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2):73-75.
浙江学刊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