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对外经贸实务》
2005年第7期42-46,共5页
Practice in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同被引文献23
-
1李增刚,董丽娃.国内政治与贸易政策:内生贸易政策理论文献综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26(5):13-20. 被引量:3
-
2宋国友.贸易增长、利益集团与国家间冲突[J].现代国际关系,2004(6):18-23. 被引量:7
-
3宋世方.利益集团理论在对外贸易政策中的应用[J].山东经济,2004,20(4):87-90. 被引量:2
-
4薛澜.在美国公共政策制订过程中的思想库[J].国际经济评论,1996(Z6):48-52. 被引量:15
-
5陈宇康,朱本行.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再认识——借鉴与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6):4-6. 被引量:2
-
6刘兴华.美国对华贸易赤字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趋势[J].亚太经济,2005(3):30-33. 被引量:7
-
7赵洋.关于中美经贸摩擦两个问题的探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49-50. 被引量:1
-
8邓峰,王军.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考察[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97-102. 被引量:4
-
9师求恩.美国对华贸易歧视政策及原因剖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6,22(2):13-17. 被引量:4
-
10张丽娟.商务外交:美国实现贸易政治战略转变的途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5):31-3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程永林,蒋基路.贸易冲突、利益集团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J].美国问题研究,2019,0(2):25-49. 被引量:1
-
2吴郁秋,刘海云.知识产权保护差异与贸易摩擦诱发机制——基于利益集团视角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5):105-112. 被引量:14
-
3蒋珠燕.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12):55-59. 被引量:4
-
4吴郁秋.利益集团影响下的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的诱发机制[J].改革与战略,2010,26(7):74-77. 被引量:2
-
5王蔚,管雪.非周边模式自由贸易区成因的政治经济分析——基于对治理水平的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10(8):39-44.
-
6王瑛珲,赵孟鑫.破解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路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65):63-66. 被引量:1
-
7徐文彬.基于金融控股公司优势的范围经济综合评价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65):71-74. 被引量:2
-
8董婷婷.美国利益集团研究及对贸易政策影响分析的文献综述[J].知识经济,2014(22):71-71.
-
9杨文明,王晓红,吴量福.利益集团是如何影响美国地方政府决策的?——道纳斯格罗夫市排水系统费用征收的案例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5(9):139-143. 被引量:3
-
10周俊.美国TPA法案表决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7(5):166-176. 被引量:3
-
1刘发万,罗继学.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J].湖湘论坛,2004,17(2):27-27.
-
2夏恩克·辛根(Shanker,A.Singham),陈锴(译).贸易自由化与争议解决机制[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8(5):28-30.
-
3柯居韩,陶坚,谷文艳.克林顿重振美国经济的一套计划[J].现代国际关系,1993(3):1-4.
-
4周茂荣.评美国对外贸易立法的演变[J].法学评论,1986,4(6):50-54.
-
5杨三正.从李斯特经济思想看我国经济立法原则[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1):105-108.
-
6徐泉.晚近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法律分析[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4,6(3):89-95. 被引量:1
-
7周琪.在大选中也可以充分看到——美国贸易政策中的政治[J].世界知识,2008(17):38-39. 被引量:1
-
8张凤凉,许嘉.建立民主化科学化的县级政府政策决策机制[J].求实,2002(S1):82-83. 被引量:1
-
9陈慧颖.新加坡看大势[J].新世纪周刊,2013(38):30-31.
-
10加拿大,新自由女神[J].环球人物,2016,0(30):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