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符号学视野中的海报——解构海报文本的一种尝试
被引量:
2
Poster in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log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试图用符号学的有关概念(组合层面和聚合层面),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将海报作为一种文本形式,分析它各个元素之间的构成、选择过程。以符号学的视角重新认识海报设计,提示海报的内部结构及形成规律。
作者
彭璐
彭喆
机构地区
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设计学院
出处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2期4-7,共4页
Decoration
关键词
符号学
文本
解构
视野
结构主义
海报设计
形成规律
内部结构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9
1
桑木,徐沛,周丹.
战争海报:“墙壁上的武器”[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3):273-276.
被引量:5
2
励松青.
社会符号学与广告话语分析[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56-61.
被引量:25
3
叶起昌.
超文本多语式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6):437-442.
被引量:64
4
周琮凯.图形创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
http: //www. dolcn.com/.
6
林家阳.图形创意[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
7
朱永生.
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
.外语学刊,2007(5):82-86.
被引量:1707
8
胡圣炜.
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征兵海报的视觉分析[J]
.外语研究,2008,25(4):21-25.
被引量:20
9
李战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外语研究,2003,20(5):1-8.
被引量:1317
引证文献
2
1
朱淑姣,吴卫.
同质异构和异质同构在图形创意中的符号学解析[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1):107-111.
被引量:17
2
左瑞芳,刘丰,徐亚军.
从社会符号学视角解读奥巴马竞选海报[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9(1):81-8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隋岩,张丽萍.
对“同构”的溯源与阐释[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33(7):35-39.
被引量:11
2
王春燕.
多模态话语构建——基于青奥会会徽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
.文教资料,2014(7):31-33.
3
李聪.
跨界在海报设计中的影响及应用[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116-118.
4
陶茂峰,何依.
宁波甬江北岸工业遗产空间形态构造研究[J]
.华中建筑,2015,33(1):133-138.
5
吴天明,叶妍捷,罗桂湘.
探索气象节目包装设计新思路[J]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4(11):22-23.
被引量:1
6
吴卫,姚文静.
“香港平面设计之父”石汉瑞作品探析[J]
.设计,2015,28(7):89-91.
被引量:2
7
李聪.
异质渗透——论“跨界”设计在混合时代海报设计中的应用[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5(7):49-50.
8
姚文静.
美国平面设计大师大卫·卡尔森作品探析[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5(11):135-136.
9
刘丹丹.
图形的力量——西摩·切瓦斯特平面作品图形语言分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8):109-110.
被引量:1
10
陈佳璇.
“第一夫人”影像与国家形象修辞——以米歇尔·奥巴马的影像为例[J]
.秘书,2018(2):13-21.
1
周睿.
海报设计[J]
.文艺研究,2010(2):173-173.
2
朱涛.
海报设计[J]
.文艺争鸣,2011(8).
3
王丽梅.
海报设计[J]
.文艺研究,2010(2):172-172.
4
成彪.
海报设计[J]
.文艺研究,2015(2):171-171.
5
宋宁.
海报设计[J]
.文艺研究,2008(8):172-172.
6
黄晶.
海报设计[J]
.文艺研究,2008(8):173-173.
7
莫彦峰.
海报设计[J]
.文艺研究,2015(2):171-171.
8
郭宝莉.
古今字辨析[J]
.教师,2010(17):124-124.
9
车淑娅.
“告”之宾语演变轨迹[J]
.殷都学刊,2002,23(3):99-101.
被引量:1
10
毛劲歌.
俄汉语里比喻的异同[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6(3):105-106.
被引量:1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