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峰,还是低谷——评长篇小说《秦腔》
被引量:25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7,共9页
参考文献8
-
1塞米利安 宋协立译.《现代小说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
2[匈牙利]卢卡契.《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l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95页.第196页,第63页,第62页,第40页.
-
3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1页.
-
4[匈牙利]卢卡契.《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1集[M].,.第59页,第56页,第58,59页,第83页,第61页,第55,56页.
-
5.《契诃夫论文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91页,第272页,第273页,第265页.
-
6[秘鲁]巴尔加斯·略萨 赵德明.《谎言中的真实》[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第82页.
-
7[秘鲁]略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第47页.
-
8[英]霭理斯.《性心理学》[M].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74页.
共引文献17
-
1江守义.叙事评价中的人称[J].江淮论坛,2002(3):109-113.
-
2李嘉宝.论契诃夫作品中的“厌倦”人物[J].外国文学研究,2000,22(2):35-41. 被引量:3
-
3李伟昉.《弗兰肯斯坦》叙事艺术论[J].外国文学研究,2005,27(3):70-74. 被引量:17
-
4李静.影视小说:“读图时代”的文学“宠儿”[J].文艺争鸣,2007(4):31-35. 被引量:5
-
5朱立元,刘阳.论审美超越[J].文艺研究,2007(4):4-14. 被引量:23
-
6姜礼福,石云龙.康拉德小说的音乐性[J].外国文学研究,2007,29(3):19-26. 被引量:6
-
7葛丽君.聆听“她们”的声音——读小说《花满朵》、《年馍》与《人间欢乐》[J].当代文坛,2009(1):95-98.
-
8欧阳光明.“底层叙事”的另一种可能——以小说《白莲浦》和《遍地青菜》为例[J].当代文坛,2009(2):99-102.
-
9高明强.编稿艺术五字诀[J].编辑学刊,1998(4):61-62.
-
10陈洁,董冬,邱明文.济阳坳陷内的负反转构造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1999,21(3):201-206. 被引量:38
同被引文献152
-
1张颐武.“纯文学”讨论与“新文学”的终结[J].南方文坛,2004(3):17-20. 被引量:10
-
2孟繁华.修辞理论和伟大的传统——评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研究》[J].南方文坛,2004(3):35-37. 被引量:4
-
3李敬泽.圣杯骑士或一种“小说”[J].南方文坛,2003(1):14-16. 被引量:1
-
4陈晓明.给文学招魂:差异性自由[J].南方文坛,2003(3):3-6. 被引量:6
-
5张颐武.现实的转变和中国想象的重组[J].文艺争鸣,2004(4):9-11. 被引量:2
-
6刘志建.历史的合力是“文化大革命”持续十年的根本原因[J].探索,1985(2):45-49. 被引量:1
-
7陈波.论《废都》的哲学思辩主题[J].小说评论,2011(S2):28-30. 被引量:2
-
8张志忠.贾平凹创作中的几个矛盾[J].当代作家评论,1999(5):50-57. 被引量:18
-
9肖云儒.贾平凹长篇系列中的《高老庄》[J].当代作家评论,1999(2):26-30. 被引量:17
-
10邢小利,仵埂,阎建滨,李建军,孙见喜,王永生,贾平凹.《土门》与《土门》之外──关于贾平凹《土门》的对话[J].小说评论,1997(3):31-39.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25
-
1林金礼.家园的回望——试谈长篇小说《秦腔》和《高老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62-63.
-
2肖鹰.沉溺于消费时代的文化速写——“先锋批评”与“《秦腔》事件”[J].文艺研究,2005(12):13-22. 被引量:6
-
3郑丽娜.我们应该向福克纳们学什么?——关于当代小说态势的断想[J].小说评论,2006(2):94-96.
-
4刘广辉.文学非焦点化以后的焦虑——对文学的现状及流向的思考[J].江汉论坛,2006(9):112-114.
-
5商昌宝.《秦腔》:既非“低谷”亦非“高峰”[J].孝感学院学报,2007,27(2):57-59.
-
6李建军.要把真经度与人——从余华作品看北京“实验教科书”的问题[J].南方文坛,2007(6):67-70.
-
7王华.新世纪方言下的真实乡土——评长篇小说《秦腔》[J].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74-76. 被引量:1
-
8禹权恒,刘进.从“贾李之争”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缺失及其建设[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1):107-110.
-
9李建军.要把真经度与人——从余华作品看北京“实验教科书”的问题[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1):1-6.
-
10杨经建.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困境的展示与平庸的抉择[J].文艺评论,2009(3):17-2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吴秀明.当代文学研究“历史化”需要正视的八个问题[J].学术月刊,2021(1):161-171. 被引量:6
-
2何雁,熊元义.把握当前中国文艺发展的正确走向[J].长治学院学报,2008,25(4):21-25.
-
3何言宏.批评的堕落与危机[J].艺术百家,2006,22(4):13-16. 被引量:3
-
4王艳.试论文学理论批评的当代品格[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1):36-38.
-
5王红.《秦腔》的叙述者与叙事视角[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96-98. 被引量:2
-
6黄平.无字的墓碑:乡土叙事的“形式”与“历史”——细读《秦腔》[J].南方文坛,2011(1):62-64. 被引量:8
-
7杜红梅.美国母语教育中的微写作[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5):116-121. 被引量:6
-
8叶君.最后的乡村——论《秦腔》[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3):125-130. 被引量:2
-
9王伟杰.尊灵魂,叹生命——贾平凹、《秦腔》及其写作伦理构建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2):101-102.
-
10黄道玉.论莫言《蛙》文体互渗中的多视角叙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2):103-104. 被引量:1
-
1王瞻文.书斋闲情[J].中华诗词,2014,0(10):30-30.
-
2佚名.《兰亭集序》之千古谜团[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08(1):12-14.
-
3朱尊箐.祖父的规矩[J].南方人物周刊,2006,0(23):80-80.
-
4梓木.声闻[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6,0(3):38-38.
-
5郁忠尧.鹧鸪天·迎别诗友[J].诗词月刊,2016(11):28-28.
-
6虞美人·网络蹿红的打工人[J].中华诗词,2012(4):7-7.
-
7张四喜.【正宫·醉太平】甲午逢河南大旱[J].黄河,2015,0(1):198-198.
-
8赵洪银.过宜宾与主人夜话“东楼”[J].中华诗词,2011(4):17-17.
-
9张鄂增.惠山声声闻杜鹃——评析少游词的艺术价值[J].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7,0(2):73-76.
-
10樊玉媛,翁寒春,杨文祥,王柳华,孙忠凯,林烈胜,傅丽萍,朱正宏,陈何兰,罗来东,张红伟,万明朝,昌芳,孙根超,冯金玲,王汝清,张久大,雷红星,刘春风,许红娟,殷宝田,石华光,赵淑娴,石卓成,刘福利,徐光泉,王裕禄.情海浪花[J].东坡赤壁诗词,2015,0(2):2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