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3,共5页
同被引文献27
-
1钱中文.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J].文学评论,1999(2):5-19. 被引量:117
-
2童庆炳,陈雪虎.百年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之省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5-15. 被引量:12
-
3葛桂录.论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态势及其重大意义[J].社会科学家,1997,12(5):18-23. 被引量:4
-
4刘再复.文学研究思维空间的拓展[J].文艺研究,1985(4):134-135. 被引量:41
-
5杜书瀛.“方法论”热──新时期文艺学的反思之一[J].文艺争鸣,1999(1):16-19. 被引量:9
-
6牛龙菲,张一凯.知识生态学:对人类与知识实体关系的新探索[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8(1):13-17. 被引量:10
-
7徐德峰.边缘乌托邦──90年代文学的一种价值定位[J].天津社会科学,1994(6):57-62. 被引量:7
-
8陈其荣.科学主义: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J].山东社会科学,2005(1):35-39. 被引量:22
-
9W.威尔士,张敦敏.理性:传统和当代[J].哲学译丛,2000(4):65-70. 被引量:18
-
10顾乃忠.文化融合论的文化转型论批判——兼评张岱年、方克立的“综合创新”文化观[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2):102-104. 被引量:7
-
1郭本禹.主持人的话[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6-106.
-
2王征国.开阔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视野[J].社会科学(甘肃),1985(4):32-34.
-
3刘德兴.美学转型的后现代视野[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3):125-128. 被引量:2
-
4任晓彤.从伦理学角度分析道德和幸福的关系[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72-74.
-
5孙晓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内涵及其现实意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6):1-3. 被引量:1
-
6朱汉民.张岱年与中国哲学——“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研讨会述评[J].哲学动态,2006(7):15-17.
-
7郑淑杰,郑彬.关于理论心理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6):82-86. 被引量:1
-
8马玉堂.宗教文化论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38-44. 被引量:3
-
9金泽.民间信仰的聚散现象初探[J].西北民族研究,2002(2):146-157. 被引量:46
-
10赵文.“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局限[J].湖南社会科学,2011(1):156-158.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