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悲剧情结”及其当代表现形式李跃红
被引量:1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5年第4期3-6,共4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参考文献14
-
1《宋元戏剧考》,《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61页.
-
2.《鲁迅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322页.
-
3.《鲁迅全集》第九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31页.
-
4赖应棠.《论悲剧》[J].春风,1979,(1).
-
5曾庆元.《论悲剧》[M].华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302页,第130页,第232页.
-
6参见陈瘦竹《当代欧美悲剧理论述评》,《论悲剧与戏剧》,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
7黎之彦.《田汉杂谈观察生活和戏剧技巧》[J].剧本,1959,.
-
8老舍.《论悲剧》(1957年)[J].剧本,1979,(2).
-
9[17]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284,第289页.
-
10《别林斯基选集》(第三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版第76页,第71页.
二级参考文献5
-
1李跃红.悄然走出的男子汉——论中国当代银屏的男性形象[J].当代文坛,1994(6):55-57. 被引量:2
-
2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04页.
-
3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载《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
4李跃红.《悄然走出的男子汉》[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电影,电视艺术研究,1994,(6).
-
5清·姚鼐.《复鲁洁非书》,《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共引文献47
-
1潘知常.新世纪美学的一个思路[J].人文杂志,2004(4):12-15. 被引量:6
-
2高道一.陈序经与“全盘西化论”[J].鲁迅研究月刊,2004(7):91-92.
-
3顾鸣塘.论《儒林外史》第五十六回乃吴敬梓原作[J].明清小说研究,2000(4):198-208. 被引量:7
-
4戚真赫.终结与开启:王国维之死及其意义探究(下)[J].鲁迅研究月刊,2004(9):55-60. 被引量:1
-
5贾振勇.娜拉出走:现代性的女性神话——鲁迅小说《伤逝》再诠释[J].鲁迅研究月刊,2001(3):23-27. 被引量:29
-
6李林荣.《孤独者》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J].鲁迅研究月刊,2001(9):18-35. 被引量:9
-
7梁展.个人意志的发展与虚无主义的起源──鲁迅对个人意志的诠释与叔本华的差异及其后果[J].鲁迅研究月刊,2001(11):11-20. 被引量:3
-
8梁展.自我、意志与生命——鲁迅的形而上学及其矛盾[J].鲁迅研究月刊,2001(12):15-30. 被引量:3
-
9朴明真.《平妖传》二十回本与四十回本的先后问题[J].明清小说研究,2001(4):192-203. 被引量:7
-
10李跃红.“大团圆”:中国悲剧研究中误用的概念[J].江淮论坛,2006(1):142-14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7
-
1陈国干.清代对蒙古的喇嘛教政策[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2,3(1):87-92. 被引量:8
-
2董正宇,罗玉成.鲁迅、郭沫若接受尼采之比较[J].船山学刊,2004(4):102-106. 被引量:3
-
3傅丽霞.《雷雨》原型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6(3):32-33. 被引量:1
-
4李国文.曹雪芹写死[J].海内与海外,2006(6):48-51. 被引量:1
-
5《藏传佛教传入内蒙古地区及对蒙古族人民的影响》,《中国鄂托克网》,www.nmg.xinhuanet.com,2011-08-08.
-
6包明德.论《满巴扎仓》的本土叙事与现实品格[J].小说评论,2014,0(6):152-154. 被引量:3
-
7徐子方.生命:悲怨文学的活力之源[J].文史哲,2002(4):96-102. 被引量:4
-
1吴静.我国古代文学中的悲怨美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6,0(1X):73-73. 被引量:2
-
2彭勃.王钟陵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再版本问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4(3):147-147.
-
3苗强.论悲剧的“命运幻象”[J].文艺研究,1996(3):58-69. 被引量:3
-
4胡邦炜.钱钟书先生论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悲剧[J].四川戏剧,2005(1):16-18. 被引量:1
-
5赵弼.议余华小说创作中的悲剧意识及内在诉求[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5,0(7Z):3-4. 被引量:1
-
6李佳婷.《红楼梦》悲剧冲突研究述评[J].红楼梦学刊,2013(2):76-100. 被引量:1
-
7赵昆.哈姆莱特悲剧的精神分析学解读[J].青年文学家,2011,0(24):45-45. 被引量:1
-
8柳冬妩.少数民族作家与打工文学[J].民族文学,2012(2):54-59. 被引量:1
-
9傅谨.《红楼梦》:文化—心理层面的一种解读[J].浙江学刊,1994(1):90-94.
-
10华维勇.对伤痕、反思文学悲剧问题的再认识[J].肇庆学院学报,2002,23(1):2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