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批判》与中国现代独立学术品格——写在李长之《鲁迅批判》出版70周年之际
被引量:
4
Lu Xun's Criticisms and Modern Independent Academic Character in Ch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有建树的文学批评家,他的《鲁迅批判》是一部特异、重要的学术著作,其不同凡响的独立品格和学术价值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本文从独立的学术批评精神、独到的学术见解和独特的批评方法等方面论述了这部著作的理论意义及深刻内涵,并指出了它在精神史上对后人的警醒和启迪。
作者
文学武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3,共7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关键词
《鲁迅批判》
李长之
学术品格
中国现代文学史
出版
文学批评家
学术著作
学术价值
独立品格
批评精神
理论意义
批评方法
学术见解
精神史
分类号
I210.9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55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9
1
李长之.《产生批评文学的条件》[A].郜元宝等编.《李长之批评文选》[C].珠海出版社,1996年版..
2
李长之.《鲁迅批判》[M].,.第164、165页.
3
《读(呐喊)》[J].文学周报,1923,(91).
4
何凝 瞿秋白编.《鲁迅杂感选集序言》[M].青光书店,1933年7月版..
5
汪晖.
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J]
.文学评论,1988(6):4-17.
被引量:40
6
王彬彬.《何谓“思想家”》[N].《中华读书报》,2000年5月31日.
7
李长之.《论研究中国文学者之路》[A].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一)[C].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63页.
8
黑格尔.《小逻辑》[M].商务印书馆,1980.第131页.
9
阿多尔诺 张峰译.《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135页.
共引文献
355
1
周珉佳.
戏剧影视作品中的鲁迅形象与“后鲁迅时代”[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167-176.
被引量:1
2
赵华,蔡安延.
浅议鲁迅小说的现代化[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2(4):28-31.
被引量:1
3
夏燕.
论电影艺术美:内容美与形式美的辩证关系[J]
.时代文学,2008(14):180-182.
被引量:1
4
刘学明.
平凡中见伟大——重读《自嘲》,兼评鲁迅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04(4):68-70.
被引量:1
5
王元骧.
关于艺术形而上学性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04(4):5-15.
被引量:17
6
胡沫,孙其昂.
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哲学视域[J]
.江汉论坛,2004(8):136-138.
被引量:6
7
张守民.
唯物辩证法是我们时代真正的智慧[J]
.高校理论战线,2004(7):28-34.
被引量:1
8
丁原明.
老子的生存哲学[J]
.哲学研究,2003(3):40-45.
被引量:6
9
熊芳.
毛泽东人的本质论[J]
.江汉论坛,2004(9):81-83.
10
张伟胜.
自由与人的本质[J]
.浙江社会科学,2004(5):141-14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5
1
张蕴艳.
民国时期李长之的传记批评[J]
.文艺争鸣,2002(3):15-18.
被引量:1
2
方耀楣,杨乐芳.
大学学术组织改革刍议[J]
.教育改革与管理(研究生教育研究),2004(2):46-49.
被引量:1
3
陶媛媛.
李长之《鲁迅批判》新论[J]
.鲁迅研究月刊,2002(8):62-66.
被引量:2
4
于天池.
论批评家李长之对鲁迅的研究[J]
.鲁迅研究月刊,2000(8):39-46.
被引量:4
5
孙晶.
李长之与《鲁迅批判》[J]
.小说评论,2006(1):44-46.
被引量:2
6
[16][17][18][19]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朱红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79;10;5;5;93.
7
赵毅衡.新批评文集[C].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333.
8
林毓生.学术自由的理论基础及其实际含义[EB/OL].http ://www.ihns.ac.cn.2007-6-30.
9
张瑞敏.实事求是是文史资料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J].湖北文献资料,1997,(2).
10
巴伯.科学与社会秩序[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108.
引证文献
4
1
李志孝,安涛.
“感情的批评”与“理智的硬性”——李长之文学批评论[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3):94-99.
被引量:1
2
徐雪莲.
浅谈健全高校学术批评机制的对策[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3):199-202.
3
於璐.
从《鲁迅批判》到《鲁迅全集》——鲁迅研究史与鲁迅全集编纂[J]
.中国出版史研究,2023(3):42-50.
4
於璐.
“诗人”鲁迅之发现——李长之的《鲁迅批判》再解读[J]
.文化与诗学,2015(1):160-18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阚燕.
从《鲁迅批判》看李长之的鲁迅研究[J]
.作家,2011(4):26-27.
2
於璐.
鲁迅与中国浪漫主义诗学理想生成及悖论[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2(3):81-88.
被引量:3
1
刘勇.
也谈鲁迅对死亡意识的思考──兼论李长之《鲁迅批判》的一个重要观点[J]
.鲁迅研究月刊,1998(9):62-64.
被引量:3
2
刘超.
鲁迅的生死自觉[J]
.鲁迅研究月刊,2013(10):25-30.
被引量:1
3
阚燕.
从《鲁迅批判》看李长之的鲁迅研究[J]
.作家,2011(4):26-27.
4
郜元宝.
从“启蒙”到“启蒙后”——“中国批评”之转变[J]
.新华文摘,2010(2):98-100.
5
吴小如.
谈“先入为主”[J]
.文史知识,1998(3):68-69.
6
王伟伟.
“报告一个求真的结果”——《鲁迅批判》之批判[J]
.青年文学家,2011,0(8X):13-13.
7
董大中.
评李长之的《鲁迅批判》[J]
.博览群书,2002(2):12-14.
8
王丽.
李长之《鲁迅批判》与李欧梵《铁屋中的呐喊》的比较[J]
.淄博师专学报,2015(3):37-41.
9
陈思和.
旧著作 新开张——“旧著新读”卷首语[J]
.小说评论,2006(1):43-43.
10
丁家桐.
八怪研究的新奉献[J]
.扬州文学,2005,0(2):38-38.
文艺理论研究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