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探索与争鸣》
1999年第9期31-33,共3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同被引文献27
-
1杨群,许汉奎.生物的起源与灭绝新探[J].大自然,2003(1):5-7. 被引量:2
-
2麒麟.物种全球化之忧[J].飞碟探索,2004(5):29-30. 被引量:1
-
3朱建国,何远辉,季维智.物种保护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J].生物多样性,1994,2(2):82-87. 被引量:18
-
4周秋麟,杨圣云,陈宝红.我国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科技导报,2005,23(2):12-16. 被引量:8
-
5王伯荪,郝艳茹,王昌伟,彭少麟.生物入侵与入侵生态学[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3):75-77. 被引量:35
-
6刘会玉,林振山.物种灭绝对不同时间尺度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5,24(10):1215-1220. 被引量:3
-
7谢小军.物种灭绝[J].知识就是力量,2006(2):24-25. 被引量:2
-
8张玉兰.21世纪生物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77-6678. 被引量:3
-
9刁雯雯,颜忠诚.物种灭绝机制[J].生物学通报,2007,42(2):12-14. 被引量:2
-
10孙家驹.物种大灭绝是最大的环境风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6):99-103. 被引量:5
-
1彭锋.美育在全球化时代的任务[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6):103-105. 被引量:4
-
2周国平.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J].精神文明导刊,2016,0(10):58-58.
-
3姜三海.谈小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J].山西教育(教学版),2009(2):58-59. 被引量:1
-
4子恒.奇特的抚幼法[J].农业知识,2004,0(3):60-60.
-
5谢梅红.生态伦理教育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114-115.
-
6佚名.老师,你别逗了好吗[J].意林(少年版),2015,0(15):44-44.
-
7于海红,姜君.俄罗斯生态教育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3):139-141. 被引量:5
-
8刘玉梅.论生态伦理观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27-28. 被引量:1
-
9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生态学思考[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3(19):14-14.
-
10张华.再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4(3):1-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