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
被引量:
4
Academy Origin of Su's Shu Learning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苏氏蜀学是由三苏父子创立的儒学派别,它与荆公新学、二程洛学相对立,是北宋中期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潮流的产物。苏氏蜀学的学术渊源是以儒为宗、援佛入儒、援道入儒、援诸子以入儒。它的最大的学术特点是驳杂。
作者
王书华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5,共7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关键词
苏洵
苏轼
苏辙
儒
佛
道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59
同被引文献
9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6
1
苏轼.苏轼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2843.
2
苏洵.苏洵集[M].北京:中国书店,2000.147,121,112,121,142,45,46,48,49,49,50-51,80,9,23,81.
3
苏轼.苏轼文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
苏辙.苏辙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0..
5
[28][32]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513,514,514.
6
[74][110]黄宗羲.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3276,3295,3237.
7
[14][51]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5.10801,10801,10801.
8
[54][78]邹同庆.苏轼词编年较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134,476,399.
9
[27][53][103]邵博.邵氏闻见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162,162,110,111.
10
黄士毅.朱子语类[M].长沙:岳麓书社,1997.2808,2808,1784,1877,1503,2812-2813.
共引文献
259
1
吴加才,李军.
苏轼诗歌鉴赏论新探[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17(1):38-41.
2
陈才训.
古典小说直白式心理描写缺失对人物形象解读的影响[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29-32.
3
高新伟.
论世风士风诗风对宋代词论的影响[J]
.襄樊学院学报,2008,29(12):43-47.
被引量:2
4
刘学文.
论苏轼对词体的开拓[J]
.文教资料,2008(14):9-10.
5
李景新.
海南岛贬谪文化中的精神遗产分析[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3):112-115.
被引量:2
6
刁永新.
读书明理:朱熹读书观刍议[J]
.当代教育科学,2004(11):58-59.
7
张加才.
陈淳哲学知行论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23-28.
被引量:1
8
林冠群.
海南方志揭疑[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2(3):300-304.
9
陈峰.
论宋朝武将培养选拔体制的缺陷及影响[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5):109-112.
被引量:3
10
张丽华.
秦观赋论与诗词创作[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91-95.
同被引文献
96
1
黄宜梁.
中国广播电视大学——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伟大实践[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4):10-13.
被引量:1
2
清华大学外语系简介[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7(S1):3-3.
被引量:1
3
李显光.
许逊信仰小考[J]
.宗教学研究,1999(3):12-19.
被引量:11
4
闫笑非.
略论三苏出处进退的思想矛盾[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17(4):41-45.
被引量:1
5
孙郁.
费孝通:乡土情怀[J]
.社会科学辑刊,1998(2):39-44.
被引量:4
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总目录[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25(6):137-141.
被引量:1
7
杨柳桥.
释“不愤不启”[J]
.齐鲁学刊,1985(2):53-53.
被引量:2
8
曾枣庄.
老泉非苏洵考[J]
.社会科学研究,1985(3):93-95.
被引量:3
9
《文学评论》1984年总目录[J]
.文学评论,1984(6):142-144.
被引量:5
10
牛宝彤.
“苏老泉”到底是谁?[J]
.社会科学,1984(9):71-7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巩本栋,沈章明.
20世纪以来苏洵研究综述[J]
.文学遗产,2007(5):147-154.
被引量:2
2
沈一民.
宋代地图学的发展与苏轼对地图学的关注[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2):13-16.
3
杨红,郭艳华.
苏轼人格特质形成的文化原因[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9,0(10):58-59.
被引量:1
4
董思岐.
刍议蜀学对苏轼散文创作的影响[J]
.青年文学家,2017,0(10X):74-75.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杨胜宽.
论苏洵的“人情”观及苏、王关系[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3):17-23.
被引量:1
2
周宇璇.
近十年苏洵研究综述[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33(6):16-23.
3
张进玺.
从苏轼的作品看他的佛禅境界[J]
.电子工程学院学报,2019,8(9):36-36.
1
王莹.
论苏氏蜀学的儒学思想[J]
.湖北社会科学,2010(8):115-117.
被引量:3
2
吴琳.
苏洵与释道[J]
.宗教学研究,1999(2):92-97.
被引量:1
3
当心态爱上思维[J]
.北方牧业,2013(23):32-32.
4
吕虹.
荆公新学与苏氏蜀学、两宋理学[J]
.理论学刊,2009(12):111-114.
被引量:1
5
蔡方鹿.
论三苏蜀学的哲学思想[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6):14-18.
被引量:1
6
三苏故里“小东坡”[J]
.少年时代(中高年级),2013(12).
7
范琐哲.
苏氏蜀学的嬗变轨迹及其核心理念[J]
.求索,2011(7):121-123.
被引量:4
8
叶平.
三苏蜀学的“人情为本”论[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460-465.
被引量:7
9
肖永明.
从《四书》学看北宋理学、荆公新学、苏氏蜀学的异同[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5):30-34.
被引量:4
10
张琪.
苏东坡的佛缘[J]
.佛学研究,2012(1):204-215.
被引量:1
中华文化论坛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