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及其深层心理内涵——以卡夫卡对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为例

Kafka's Chinese Culture Complex and Its Deep Psychological Connot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卡夫卡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长期的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既源于现代犹太人对异质文化的一般兴趣,也出自卡夫卡个人无意识的深层心理需要。卡夫卡中国文化情结的突出表现,见于他对清代诗人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寒夜》一诗包含着生动而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有可能为卡夫卡提供他所需要的心理图像。他对《寒夜》一诗的“图像学”解读,充分反映了卡夫卡文学斗争的艰巨、微妙和复杂。据此,后人有可能对卡夫卡的牺牲和贡献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 林和生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9-154,共6页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H.波里策.卡夫卡研究的问题和疑难[A].叶廷芳.论卡夫卡[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 2叶廷芳.卡夫卡全集:第10卷[C].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442.
  • 3[4]林和生.卡夫卡的自由天地[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
  • 4[6][7]卡夫卡.致父亲的信[A].孙坤荣等译.卡夫卡小说选[C].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 5[9]弗洛伊德.图腾与塔布--蒙昧人与神经症患者心理生活的某些一致之处[A]..论宗教[C].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134-146,26-27,76-77.
  • 6.即对父亲以及父亲所代表的世界既敬畏,然而又欲反抗甚至征服之的无意识冲动[Z].,..
  • 7吴象婴译.参见1827年歌德与爱克曼谈话[A].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C].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 8.《卡夫卡的自由天地》第五、六章[Z].,..
  • 9卡夫卡1913年1月14-15日致菲莉斯.见Franz Kafka: Letters to Felice, Edited by Erich Heller and Jürgen Born, Translated by James Stern and Elisabeth Duckworth, Schocken Books, Inc.1973.
  • 10.见卡夫卡1913年1月14-15日致菲莉斯[Z].,..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