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7-138,共2页
Seeker
参考文献5
-
1A ·Oneken,The Consistency of Adam Smith,Economic Journal, Sept, 1897, Wood( Vol), P1 - 2 .
-
2陈岱孙.亚当·斯密思想体系中,同情心和利己主义矛盾的问题.真理的追求,1990,(1).
-
3亚当·斯密著 蒋自强译.《道德情操论》[M].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02页.
-
4亚当·斯密著.《国富论》[M].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第25-27页.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63年、1972年、1980年..
共引文献96
-
1赖金良.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基础[J].浙江社会科学,2004(4):28-37. 被引量:5
-
2陈立旭.个人目的、个人利益与公共事业——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J].浙江社会科学,2004(4):130-135. 被引量:2
-
3尤西林.审美共通感的社会认同功能[J].文学评论,2004(4):16-20. 被引量:19
-
4沈芝.古代罗马法的内容和影响述评[J].历史教学,2004(8):68-70. 被引量:1
-
5王黎.略论企业价值的来源及实现途径[J].山东社会科学,2004(8):116-117. 被引量:2
-
6任暟.马克思的跨越发展思想与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1):23-28. 被引量:1
-
7刘奔.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认识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坐标——学习邓小平关于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J].哲学研究,2004(8):3-10. 被引量:1
-
8甄增荣,高钟庭.商品价值的两种存在形态[J].经济经纬,2004,21(5):10-11.
-
9黄明珠.中国民间舞“即兴创作”特点与课堂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3):45-48. 被引量:4
-
10陈征.技术商品价值论[J].东南学术,2004(5):68-72.
同被引文献14
-
1张晓星.“斯密难题”下的经济与伦理问题初探[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S1):23-25. 被引量:1
-
2周中林.论亚当·斯密的“经济人”与“道德人”思想——从《国富论》到《道德情操论》[J].商场现代化,2005(12X):379-381. 被引量:4
-
3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
4卢森贝.政治经济学史[M].北京:三联书店,1959.
-
5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
6亚当·斯密.国富论[M].宛樵东,吴宇晖,译.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6.
-
7朱绍文.《道德感情论》与所谓“斯密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5-03(009).
-
8[日]中兼和津次.农民の经济行动と合理性:理论的整理と中国农村にぉける实态调查にもとづく若干の分析[G].经济学论集,1993,59(3):2-33.
-
9AdamSmith.ThetheoryofMoralSentiments[M].EditedbyRaphaeIDD,ALMacfie.Beiiing:China SocialSciences PublishingHouse,1999.
-
10RichardTeichgraeber.RethinkingDasAdamSmithProblem[J].TheJournalofBritishStudies,1981,20(2):106-123.
-
1徐苏林,王峻.特殊利益集团问题解读[J].廉政瞭望,2007(3):16-17.
-
2于咏华.转型期中国人的信仰问题解读[J].河南社会科学,2001,9(5):52-54.
-
3晏辉.是道德悖论,还是价值冲突?——苏格拉底伦理问题解读[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1):60-67. 被引量:9
-
4马秀梅.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文化互动问题解读[J].青海师专学报,2007,27(6):5-8.
-
5赵志强,徐晓.默顿规范的理论问题解读[J].长安学刊,2011(4):107-108.
-
6宋徽瑾.网络话语、自我意识和道德如何可能——论黑格尔“自我意识”学说对网络话语中道德问题解读的启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7):30-32.
-
7小土大橙子.10大常见婴儿睡眠问题解读(下)[J].启蒙(0-3岁),2016,0(6):29-29.
-
8陈秀珍.论亚当·斯密的利己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S2):35-36. 被引量:1
-
9刘丽娜,葛金国.儿童读经:百年六次论争述评[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12):27-30. 被引量:1
-
10宋增伟.尊重个人利益是衡量制度设计是否科学的关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1-36.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