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谢灵运文艺思想管窥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谢灵运的文艺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重视文学本体与文学总结意识,文学“性情”论,崇尚“丽”“则”的风格论,重视经历、个性与文学风格表现的鉴赏观以及革新的文体观。这些思想对当时的文学进步起到了非常巨大的指导作用,推动了元嘉文学的发展。
作者
白崇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0-143,共4页
Seeker
关键词
谢灵运
文学思想
元嘉文学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11
1
(南朝)沈约撰.《宋书》[M].中华书局,1974年版..
2
(南朝)萧子显撰.《南齐书》[M].中华书局,1972年版..
3
(南朝)刘义庆撰 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M].上海占籍出版社,1993年版..
4
(南朝)钟嵘撰 陈延杰注.《诗品注》[M].人们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
5
(南朝)钟嵘撰 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6
(南朝)谢灵运撰 顾绍伯校注.《谢灵运集校注》[M].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7
(南朝)萧统撰 (唐)李善注.《文选》[M].浙江占籍出版社,1999年影四部丛刊本..
8
.《汉魏古注十三经》[M].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64页.
9
(南朝)刘勰撰 周振甫译.《文心雕龙今译》[M].中华书局,1986年版..
10
(清)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中华书局,1958年版..
共引文献
59
1
俞樟华,盖翠杰.
论古代六言诗[J]
.文学评论,2002(5):40-44.
被引量:9
2
汪聚应.
唐人咏侠诗刍论[J]
.文学遗产,2001(6):54-67.
被引量:31
3
王德华.
兰亭诸诗的诗体特征及成因[J]
.浙江社会科学,2005(2):184-189.
被引量:2
4
马萌.
《琴操》撰者考辨[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61-66.
被引量:11
5
归青.
观赏性:宫体诗的基本特质[J]
.学术月刊,2005,37(4):74-81.
被引量:5
6
范学新.
论陶渊明诗歌抒情特色对《诗经》的承传——兼及陶诗源于古诗说[J]
.求索,2005(7):139-141.
被引量:1
7
翟鹏玉.
柳宗元创作主体自得说[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5):78-84.
被引量:2
8
汪聚应.
诸子思想与中国侠的人格精神[J]
.社会科学战线,2006(1):277-280.
被引量:5
9
刘宁.
文化的泛势发展及认识[J]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2):135-139.
被引量:1
10
刘水云.
家乐盛衰演变的轨迹及其对中国音乐文学的重大影响[J]
.文艺研究,2007(3):110-11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1
1
尹邦志.
谢灵运山水诗的般若理趣[J]
.学术月刊,2004,36(9):89-94.
被引量:1
2
吴贤哲.
《诗经》四言体诗歌创作在汉代的赓续和转化[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2):147-152.
被引量:6
3
陈庆元.
形似与神似 朗健与悲怆——谢惠连《雪赋》与谢庄《月赋》对赏[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2(1):100-101.
被引量:5
4
宋红.
谢灵运年谱考辨[J]
.文学遗产,2001(1):26-34.
被引量:2
5
袁茹.
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之比较[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3(1):90-95.
被引量:5
6
王运涛.
略论创造性模仿和古代文学传播[J]
.沈阳大学学报,2005,17(3):102-104.
被引量:5
7
侯云龙.
谢灵运年谱[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5):43-45.
被引量:2
8
王辉斌.
谢脁诗歌系年考补[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1):112-116.
被引量:1
9
吴怿.
宋本《三谢诗》考[J]
.文献,2006(3):63-65.
被引量:2
10
张剑,吕肖奂.
宋代的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J]
.文学评论,2006(4):128-136.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6
1
白崇.
刘宋儒学复兴与玄风淡化[J]
.湖南社会科学,2007(2):146-149.
被引量:1
2
白崇.
同源异象——颜延之、谢灵运诗风异同论[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43-48.
被引量:3
3
白崇.
“休鲍之风”与南朝诗风之变[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8-11.
4
晁成林.
近十年来六朝谢氏家族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6):62-66.
被引量:1
5
张晓庆.
谢灵运与家族成员交游及其文学[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5):80-85.
被引量:1
6
王景.
论谢灵运“顺从性情、会性通神”的诗赋思想与创作实践[J]
.文艺理论研究,2024(3):207-215.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白崇.
刘宋士人人格调整及其意义[J]
.湖南社会科学,2010(6):177-179.
2
白崇.
试论萧子显文学“三体”说[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2(8):83-85.
3
廉水杰.
钟嵘《诗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考释[J]
.中国文化研究,2013(1):168-172.
4
傅燕瑜.
谢氏家族文学聚会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4):89-93.
5
任慧峰,范云飞.
六朝礼学与家族之关系再探[J]
.孔子研究,2016,0(3):79-87.
被引量:4
6
陈璐.
论颜延之对陆机诗歌的接受[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2):51-56.
1
倪宇虹.
读伊夫·塔迪埃的《20世纪的文学批评》[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9,25(3):44-45.
2
谢冕.
危机在于作家缺乏节制的放纵[J]
.艺术广角,1996(5):34-34.
3
项静.
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 读徐则臣的《耶路撒冷》[J]
.上海文化,2014(2):4-9.
被引量:5
4
林晨.
谢灵运的赋学批评[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4):9-12.
被引量:2
5
盖生.
关于“文学具有进步性”命题的悖论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02(1):97-101.
6
何俊杰.
纷飞蝴蝶归何处——谈鸳鸯蝴蝶派言情小说思想性[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2):25-28.
7
寇鹏程.
论“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进步”理念及其影响[J]
.文艺理论研究,2015(4):76-88.
被引量:3
8
刘纳.
关于文学的历史性与非历史性——从一个角度谈现当代文学研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1):290-291.
被引量:1
9
湛江.
巴金与福克纳家庭小说中儿子形象探析[J]
.长城,2014,0(06X):14-15.
10
王记录,王青芝.
评乾嘉学者的马班异同论[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6):60-64.
被引量:2
求索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