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2005年第7期16-18,共3页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0
-
1赵润梅.孔子教育思想与当代德育理念[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5,27(1):60-61. 被引量:2
-
2廖晓衡,付小容.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与创新[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4):138-141. 被引量:29
-
3陈来.论儒家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5):198-205. 被引量:101
-
4刘春霞,李莹.儒家传统教育的现代适应性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5,22(6):115-117. 被引量:1
-
5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J].求是,2006(9):3-3. 被引量:335
-
6[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
7高国希.思想政治理论课需加强[N].人民日报,2015-10-12.
-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
9娄淑华,马超.思政课的价值追问[N].光明日报,2015-12-08.
-
10石华灵,王巧红.孔子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意义[J].零陵学院学报,2005,26(1X):154-15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8
-
1郭巍.儒家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6(4):62-64. 被引量:2
-
2伍接朝,丁丹,谈传生.成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探——基于对儒家思想传承的视角[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132-135. 被引量:1
-
3龚绍臣.浅析国学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4(A02):541-541.
-
4张彦.儒家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30(8):27-28.
-
5徐晓凤.如何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当代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兴趣[J].俪人(教师),2015(3):231-231.
-
6程彬.先秦儒家乐教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启示[J].当代音乐,2016(18):88-89.
-
7李范成,张晓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创新人才的育人研究[J].经济师,2018(8):218-218.
-
8王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以儒家教育理念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2023,14(10):32-35. 被引量:3
-
1齐志明.美、日学校德育与我国学校德育的比较及思考[J].中国德育,2002(1):40-41.
-
2陈巧年.陆九渊“主体性”思想的道德教育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2-13.
-
3王丽文,周月亮.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0,16(A01):116-117.
-
4田福军.挖掘德育材料搞好思想教育[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8(7):179-179.
-
5唐文红.成语,让学校管理妙不可言[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3(3):62-63.
-
6袁孟斌.中国历史上的师德面面观[J].师资培训研究,1999(2):45-46. 被引量:1
-
7熊明修.中华孝善歌[J].词刊,2014,0(9):16-16.
-
8王一春:主体性德育的悖论与转换[J].小学德育,2009(22):5-5.
-
9吴青松.学校德育的言教、身教与心教谈[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21(4):103-105.
-
10马婷婷,李春林.当代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教育新模式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5):282-2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