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社会网络化趋势下的学校德育 被引量:1

Schools'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 Background of Social Net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已经成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第四大媒体".我国自1995年开通互联网,发展速度惊人,到2003年底,上网计算机达2083万台,上网人数达8000万,它对在校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1].社会网络化对于学校德育来说它扮演着两个角色:作为分析和研究的对象和作为分析和研究的背景.
作者 董朝宗
出处 《基础教育研究》 2005年第6期17-19,共3页 Basic Education Research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41

  • 1群言.《新语文读本》编写手记[J].教育科学论坛,2001(6):6-27. 被引量:7
  • 2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08.
  • 3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技术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203.
  • 4齐格蒙·鲍曼.生活在碎片之中—论后现代道德[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66.
  • 5斯蒂芬·贝斯特 道格拉斯·科尔纳.后现代转向[M].南 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
  • 6弗朗索瓦·于连.道德奠基—孟子与启蒙哲人的对话[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6..
  • 7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52.
  • 8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32.
  • 9艾尔伯特·鲍尔格曼.跨越后现代的分界线[M].北京:商 务印书馆,2003.6、7.
  • 10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道德[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0..

共引文献229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