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经贸导刊》
2005年第13期30-31,共2页
China Economic & Trade Herald
同被引文献29
-
1王学鸿.论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政策意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4(5):77-81. 被引量:14
-
2唐晓云.世贸组织下的我国FDI与技术引进战略[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4):33-36. 被引量:1
-
3王子君.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家自主创新[J].财经科学,2004(6):78-82. 被引量:20
-
4刘新民.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05(7):27-30. 被引量:70
-
5丁湘城,罗勤辉.试论我国的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J].科技与经济,2006,19(1):53-55. 被引量:14
-
6武巧珍.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互动研究[J].经济管理,2006,32(14):37-42. 被引量:12
-
7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2-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08.
-
8谭炳才.借力港澳提升广东装备制造业[EB/OL].金羊网-新快报,http://www.ycwb.com/xkb/2006-08/29/content-1194336.htm.2006-08-29.
-
9张颖.技改投资提速推动产业升级传统产业初见成效[N].南方日报网络版,2009-05-21.
-
10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引证文献6
-
1丁孝文.见证美国国会(连载之十一) 议会外交的怪胎——赫尔姆斯[J].对外大传播,2005(1):47-49.
-
2李慧娟,冷德穆.外资引导型技术引进与中国的技术创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28-30. 被引量:1
-
3姜志华,龚建立,吕海萍.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技术来源分析[J].技术经济,2007,26(3):9-13. 被引量:1
-
4刘玮,罗澜.引进技术的法制研究——解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J].科技和产业,2007,7(8):42-44. 被引量:2
-
5方秀文.广东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1):95-98. 被引量:1
-
6吴霆.网络经济条件下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33):206-206.
二级引证文献5
-
1吴奇志,聂文星.让历史告诉未来——对新中国技术引进的思考[J].北方经贸,2009(10):3-6.
-
2陆立军,于斌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浙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基于浙江绍兴市14262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5):1-6. 被引量:2
-
3刘向红,温源.辽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效、问题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76-79. 被引量:1
-
4王继,吴钦宏,赵亮,吕雅竹,王军良,杨小元,王培玮.高剂量率近距离^(192)Ir治疗源的井型电离室仪器的校准[J].计量学报,2021,42(9):1232-1236. 被引量:4
-
5支世杰,王波,李小松,王继,王培玮,任世伟.高剂量率近距离治疗源井型电离室校准[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23,43(3):528-53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