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云梦学刊》
2005年第4期28-29,共2页
Journal of Yunmeng
同被引文献48
-
1刘自兵,薛江.高校学报“名栏”建设内涵刍议[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S1):210-212. 被引量:4
-
2周靖.高校学报精品战略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6):123-124. 被引量:2
-
3陈顺宣.对学报的专栏开设与向半专刊型发展的思考[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8(1):111-116. 被引量:2
-
4康桂芳.学报特色与学报栏目设置[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17(5):127-129. 被引量:4
-
5黄少华.试论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特色[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4,0(2):93-95. 被引量:1
-
6邱均平,张荣,赵蓉英.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定量方法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7):23-26. 被引量:95
-
7刘艳.探索名刊之路[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5(6):92-94. 被引量:3
-
8阎现章.当代名刊工程建设的哲学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6):182-185. 被引量:8
-
9欧翠珍.高职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设置及其难点分析[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6(4):85-88. 被引量:12
-
10钱澄,冯斌.关于高校学报实施品牌战略的思考[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86-8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40
-
1涂涛.从《电化教育研究》载文分析透视近年教育技术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9,30(2):37-44. 被引量:17
-
2王娟,范继忠.近代以来我国高校学报研究综述——以文科学报为中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1,19(1):10-15.
-
3王海滨,王健,朱玲玲,许金.守栏目之“正”,出特刊之“奇”——以《滨州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9):123-124. 被引量:1
-
4赵洪艳.论学术期刊学术策划的必要与实现[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149-152. 被引量:3
-
5戴伟.情报学视角与社会学视角的链接分析比较[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08,40(3):21-25. 被引量:1
-
6傅建祥.打造特色栏目 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4):52-56. 被引量:4
-
7朱宝昌,石瑞珍.职技高师学报的栏目建设评价及建议[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23(4):76-80.
-
8牛怀岗.简述高校学报对于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120-121. 被引量:1
-
9武建虎,李小萍,张萍,尤伟杰,郭青,梁秋野,岳建华.综合评价《武警医学》杂志的栏目设置[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6):869-871. 被引量:4
-
10黄桂婵,梁文捷.高职院校学报特色栏目的策划与建设——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2):86-89. 被引量:6
-
1王亦君,李颖慧.哲学社会科学期刊新编辑自我定位的探讨[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2(4):54-57.
-
2赵玉索.青年科技人才的量化评选办法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2000,18(1):55-56. 被引量:2
-
3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州召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5-55.
-
4石潇纯.论“三个代表”与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价值追求[J].怀化学院学报,2003,22(4):104-106.
-
5李小娟.论编辑学者化与期刊学术质量的关系──兼谈编辑学者化的实现途径[J].学术交流,1996(1):139-141. 被引量:1
-
6创刊词[J].西部学刊,2013(1):1-1.
-
7师云.第三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主编论坛在武汉大学举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1):50-50.
-
8汪继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学术影响力测度[J].情报资料工作,2008,29(4):89-93. 被引量:2
-
9《天津社会科学》举办“十三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前沿热点问题前瞻暨学术期刊品牌建设论坛[J].天津社会科学,2015(6).
-
10Overseas News[J].中国橡胶,2013,29(16):3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