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弘扬中国传统“和”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被引量:
4
Carry Forward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of "Peace" to Structure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和中国传统“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探讨了中国传统“和”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者
李志英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7-30,共4页
Academic Forum
关键词
传统
“和”文化
和谐社会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刘太恒.
和谐社会与“爱”的传统道德精神[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84-86.
被引量:3
2
纪宝成.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
庄锡华.
和谐是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的终极追求[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23(6):61-66.
被引量:9
4
郭宇光.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2):53-56.
被引量:4
5
陆树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当代伦理共同体[J]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5(3):29-33.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刘善仕.
精神共同体的建构及其伦理意义[J]
.广东社会科学,1998(2):53-59.
被引量:37
2
.论语·乡党[M].,..
3
.论语·学而[M].,..
4
.论语·宪问[M].,..
5
.论语·雍也[M].,..
6
.论语·颜渊[M].,..
7
.孟子·梁惠王上[M].,..
8
.孟子·尽心上[M].,..
9
.老子·八章[M].,..
10
.老子·八十一章[M].,..
共引文献
17
1
封展旗,杨平.
论利益均衡与建设和谐社会[J]
.东岳论丛,2005,26(4):206-207.
被引量:2
2
孙玉霞,张雅丽.
中国传统“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
.贵州社会科学,2005(6):55-58.
被引量:12
3
刘绪义.
论先秦诸子对“社会和谐”的探索及其现代启示[J]
.北方论丛,2006(1):79-84.
被引量:2
4
华启清.
学报编辑部的和谐建设[J]
.编辑之友,2007(1):71-74.
被引量:6
5
周波.
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效应[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19):152-152.
被引量:1
6
鲁英.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友爱危机及其化解路径[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7-10.
被引量:1
7
赵富德,苏敏娜.
浅析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和谐意识的培养[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08(9):191-192.
被引量:2
8
范鸿运.
论科技战略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J]
.农家之友,2009(8):16-18.
9
黄意武.
建立科学发展目标体系的思考[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6):8-12.
10
刘婷,秦琴,张进辅.
大学生心理和谐的维度探讨[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14-20.
被引量:20
同被引文献
33
1
张国镛,张成明.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社会”思想源流[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515-517.
被引量:1
2
郑永扣.
和谐社会与先秦儒家的“人本”精神[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3):12-13.
被引量:2
3
王四达.
中国古代和谐理想与不宽容现实的历史反思[J]
.理论探讨,2005(6):43-45.
被引量:7
4
郑亚伟.
弘扬儒家“和谐”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
.江淮论坛,2006(6):89-93.
被引量:4
5
张琼.
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解读[J]
.理论观察,2007(3):42-43.
被引量:4
6
中庸·天命.
7
[7]董仲舒.春秋繁露·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75,209.
8
[8]董仲舒.春秋繁露·下[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439.
9
[29]杨任之.诗经今译今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231.
10
邵一江.
儒家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探析[J]
.科学社会主义,2007(4):96-9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4
1
张睿蕾.
浅析中国传统和谐思想[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2):4-6.
被引量:2
2
李学泳.
孔子思想中“和谐理念”的继承和超越探析——兼论构建和谐党校[J]
.新西部(理论版),2008(5):1-2.
3
马向东.
“和”思想的现代传承与回归[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5(5):3-5.
4
刘立凡,申芸凡,王骁.
及物性视角下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和”文化的话语传播[J]
.现代英语,2023(9):68-7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健飞.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探研[J]
.宜宾学院学报,2008,8(10):32-34.
被引量:2
2
雷海霞,吴超.
安全系统和谐原理体系构建研究[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6,38(1):26-30.
被引量:6
1
孙玉霞,张雅丽.
中国传统“和”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J]
.贵州社会科学,2005(6):55-58.
被引量:12
2
毛卫平.
和谐哲学: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和”文化[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2(6):33-38.
被引量:7
3
王必胜.
略论中国传统“和”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J]
.理论导刊,2007(1):40-41.
被引量:2
4
陈章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智慧[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5):41-46.
5
朱贻庭.
“和”的本质在于“生”--“大道和生学”之我见[J]
.江汉论坛,2016(11):43-49.
被引量:6
6
姚本先,王东华.
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学习与实践,2009(8):146-149.
被引量:4
7
孙立平.
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促进社会进步[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9-21.
被引量:4
8
王爱云.
“和”文化与辛亥和局的形成[J]
.中州学刊,2013(12):149-154.
9
吕明灼.
李大钊的“调和论”的理论价值[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9(6):77-80.
被引量:2
10
王韶华.
从中国传统司法文化看调解制度的“回归”与升华[J]
.公民与法(审判版),2011(5):15-16.
学术论坛
200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