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创新能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各省区之间的创新能力差距也很大。为获全国各省份的创新能力的分布状况,本文通过聚类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落后省份提高本地区创新能力的对策。
作者
孙丽杰
刘希宋
机构地区
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技术经济》
2005年第8期93-96,共4页
Journal of Technology Economic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03AJY001)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聚类分析
经济增长
能力差距
分布状况
统计方法
自治区
省份
省区
省市
分类号
F20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2
1
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7..
2
Dr. George M. Korries:" 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Avebury. 1996,p.27 - 28.
同被引文献
42
1
廖飞.
地区发展差距的体制机制因素[J]
.当代贵州,2004(19):29-31.
被引量:2
2
付晓东.
区域创新系统构建之研究[J]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3):57-63.
被引量:13
3
易伟明,刘满凤.
区域创新系统创新绩效分析与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3):119-121.
被引量:28
4
林海明,张文霖.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异同和SPSS软件——兼与刘玉玫、卢纹岱等同志商榷[J]
.统计研究,2005,22(3):65-69.
被引量:505
5
刘凤朝,潘雄锋,施定国.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11):83-91.
被引量:195
6
潘琦.
把握自主创新的关键点[J]
.瞭望,2005(51):45-45.
被引量:5
7
董西明.
科技进步对山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析[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98-99.
被引量:17
8
周元,王海燕.
关于我国区域自主创新的几点思考[J]
.中国软科学,2006(1):13-17.
被引量:53
9
徐冠华.
关于自主创新的几个重大问题[J]
.中国软科学,2006(4):1-7.
被引量:99
10
胡晓鹏.
中国学界关于自主创新问题的观点论争与启示[J]
.财经问题研究,2006(6):9-15.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7
1
戴德锋,殷旭东,李宗植.
江苏省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59-64.
被引量:6
2
戴德锋.
中国西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4(4):54-57.
被引量:2
3
李应振,李玉举.
我国地区发展差距的体制机制因素分析[J]
.技术经济,2008,27(4):74-78.
被引量:3
4
杜鹏程,孔德玲.
泛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比较与创新体系构建[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5):139-145.
被引量:6
5
曲泽静,史安娜.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28(16):109-112.
被引量:12
6
宋建辉.
天津农村创新能力分析与发展策略[J]
.山西农业科学,2015,43(6):764-768.
7
杨红霞.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现代商业,2018(35):59-60.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高仲杰.
中部市县旅游业发展的统计分析——以永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分析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09(4):197-198.
2
江蕾,李小娟.
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2(3):70-80.
被引量:25
3
姚明虎.
探析皖江城市带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J]
.经济研究导刊,2010(25):135-136.
4
王萍,刘思峰.
江苏省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灰色关联分析与评价[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4(5):493-496.
被引量:3
5
王兆琪.
基于要素边际生产率变化差异的视角看中国地区发展差距[J]
.市场论坛,2011(3):4-6.
6
许慧.
两大经济圈城市创新能力分析[J]
.中国市场,2011(48):102-104.
7
黄小勇,陈运平.
软约束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综述[J]
.金融教育研究,2012,25(1):40-46.
8
阿荣,董振华.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0):21-23.
9
姚笑秋,刘君,刘信.
衡量浙江省自主创新的主要指标及发展预测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5):49-53.
被引量:1
10
张立冬,刘志彪,吴先满.
江苏省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分析:2006~2010年[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69-74.
被引量:10
1
李东,连晨浩.
中国各地区创新能力比较研究[J]
.经济论坛,2007(6):4-6.
被引量:4
2
吴一平.
腐败对创新能力差距的影响:来自于中国的证据[J]
.当代经济管理,2010,32(12):11-17.
被引量:5
3
姜斌远.
我国节能减排技术及支撑体系的构建——以珠海市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10(6):9-11.
4
郭占恒,朱卫江,杨守卫.
保护和发展浙江知识产权的调查[J]
.浙江经济,2005(24):30-32.
5
郦丹丹,杨尧炎.
加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J]
.管理观察,2013(2):132-132.
6
张淑欣.
安徽省自主创新政策环境的优化[J]
.北方经贸,2014(10):87-88.
7
张启良.
我国离创新强国还有多远?——从R&D活动及经费比重指标说起[J]
.统计与咨询,2014(4):46-47.
被引量:1
8
刘尚希.
扩大公共消费是改善社会公平的关键[J]
.领导科学,2011(6):19-19.
9
彭刚,李逸浩.
通过创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选择[J]
.经济研究参考,2016(6):34-34.
10
谭开明,魏世红.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西部地区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26(1):73-77.
被引量:10
技术经济
2005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